,是对辩论和处分原则的补充和强化,有利于实现程序正义所提倡的心证公开及心证客观化,体现了司法强制权对人权的尊重。 一、对释明权的理解 1、释明权 处。除去不当的释明主要有:第一,诉讼请求不适当。例如自诉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精神损害赔偿,显无胜诉可能,法官可以行使释明权令其除去。第二,当事人不适当。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1.html -
了解详情
也有权利要求法官予以说明。 适用民诉法第十三条的问题,实际就是正确适用处分原则的问题。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的一项基本原则,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包括对民事诉讼权利 诉讼、终结诉讼那样,以列举方式明确了具体的适用情形。二是某些法官对该条的含义理解不透彻,缺少关于法律原则适用的相关法理知识。没有适用民诉法第十三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473.html -
了解详情
瀛老师的观点恰恰是把归责原则作为了民事责任成立之后确定具体的责任方式是过失归责还是无过失归责的制度,因而不符合归责原则的原意(本意)、起源的历史事实 不同。 为阐明上述观点,我们简要地考察归责原则和物上请求权问题。虽然关于归责原则的理解存在着种种不同,如归责原则是行为人违反其注意义务应负责任的法律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53.html -
了解详情
目前的法院取证制度违背了私法自治原则和处分原则的基本要求,何谓私法自治原则,即它要求当事人自己决定自己的事务,并对自己的行为后果负责。只要其行为未侵犯 ,否则法院将判决其败诉。私法自治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具体化即处分原则,即民事诉讼当事人有权对自己的民事实体 权利和诉讼上的程序权利作出行使,许诺或其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上诉审程序加以完善已是当务之急。本文试述民事上诉审程序的缺陷并提出完善上诉审审查原则的一些构想,以期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制度,目的是在合理和完善的上诉审 审判中的主观能动性,让法官在断案中凭借自己的司法经验和对法律的理解以及要考虑的具体情况等诸因素,在一定限度内权衡利弊,使裁判结果达到最大限度的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62.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上诉审程序加以完善已是当务之急。本文试述民事上诉审程序的缺陷并提出完善上诉审审查原则的一些构想,以期完善我国民事上诉审制度,目的是在合理和完善的上诉审 审判中的主观能动性,让法官在断案中凭借自己的司法经验和对法律的理解以及要考虑的具体情况等诸因素,在一定限度内权衡利弊,使裁判结果达到最大限度的公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39.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的关键点在于:本案是否为一起共同侵权案件?就共同侵权而言,实体法上关于“共同”二字的理解存在着主观说、客观说与折中说。主观说认为,共同过错的本质 承担实体义务,所以,在没有诉讼当事人请求的情形下,由法院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有违当事人处分原则的精神。 三、结语本案的案情其实并不复杂,人物关系也颇为简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41.html -
了解详情
瀛老师的观点恰恰是把归责原则作为了民事责任成立之后确定具体的责任方式是过失归责还是“无过失”归责的制度,因而不符合归责原则的原意(本意)、起源的历史 不同。 为阐明上述观点,我们简要地考察归责原则和物上请求权问题。虽然关于归责原则的理解存在着种种不同,如归责原则是行为人违反其注意义务应负责任的法律原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7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法第13条也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该条被认为是我国民事诉讼原则的法律根据。学者对当事人处分权内容的 的原则性规定,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尽管各有关民事诉讼法的教科书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对辩论原则含义的理解却大同小异。辩论原则的概念被定义为∶在人民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36.html -
了解详情
论者看来,在刑罚个别化中仍体现着罪刑的均衡性。因此,基于对犯罪本质理解的不同,第一、第三两种观点对刑罚个别化原则的理解是形同实异。第二种观点则把刑罚 ,但可以适用非刑罚处理方法。根据此条规定,对不需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是予以免刑,确有进一步予以处分必要的,也应以非刑罚处理方法来代替,而不应判处刑罚,以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10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