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可以与法院审判权抗衡,抗诉作为启动再审的法定事由,可以成为有效制约法院的一种力量。 其二,民事诉讼程序自身的限制。民事诉讼以不告不理为基本原理,故 原则,而且会给对方当事人的权利造成一定的损害。因此原则上,检察院应以对终审裁判抗诉为原则,以避免诱导当事人的投机心理,影响法定程序的运作。除了涉及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79.html -
了解详情
美法系尤其强调裁判的终局性,在民事诉讼方面,已经终审的判决很难推翻,在成文的《民事诉讼法》中甚至没有关于提起再审的规定。在大陆法系国家,尽管有 ;5.审判人员在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同时,《民事诉讼法》第185条也规定,最高人民检察院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568.html -
了解详情
访。我们法院对这种无限申诉、无限再审,终审不终,感触最深。另外还有一条事由不明确,还有检察院抗诉带来对民事诉讼当事人平等地位影响的问题。 可是在社会 影响判决正确的情况,或者法官在裁判中有贪污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 这里出现了一个程序违法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裁定的情形,和上面列举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110.html -
了解详情
能自行收集的证据,或者人民法院认为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当调查收集。由于民事诉讼法关于法院应当调查取证的情形规定得较为原则,最高人民法院于1992年颁发的《 (即有原则意义的案件和重大案件实行三审终审),严格控制再审程序的发动,提高法官素质应成为民事诉讼制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 需要指出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99.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因新证据而随时被提起再审或改判,终审不终,致使已为生效民事裁判固定的民事关系随时被重新拉回到不确定状态,这显然与民事诉讼定纷止争的司法 一、二审程序的法官应进一步强化指导当事人举证的工作,科学确定当事人举证时限,并为再审程序法官认定当事人在提出新证据问题上是否存在过错提供依据,同时,借鉴国外的经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55.html -
了解详情
对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提出抗诉。该法条表明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的监督是一种事后监督,抗诉只能发生在人民法院案件审理终结后。正是 和最高人民法院的终审裁判权形同虚设。对此,最高院不得不在1995年10月6日给四川省高院的批复中作出限制性规定:对检察院抗诉,人民法院指令下级法院再审后,维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03.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经济纠纷案件4760928件,其中上诉270147件,占案件总数的5.8%,其中终审裁判被再审的65442件,占二审案件总数的24.4%,其中原判决被变更的 的稳定和程序的及时终结性要求限制再审。民事诉讼的目的就是为了及时解决纠纷,便于民事法律关系的稳定。反复诉讼,久讼不决不符合经济效益原则,造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10.html -
了解详情
地少干预。在民事诉讼中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充分保障当事人的处分权,处分权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请求权。其次,人民法院自身监督提起再审程序和人民检察院 的原则,既要运用审判监督这一救济程序维护司法公正,又要考虑诉讼公正的相对性,解决目前存在的终审不终的问题,在法律上可以做出如下规定: (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2124.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这种限缩性解释加剧了检察监督基本原则与其具体规则之间的矛盾,致使检察监督权在民事诉讼领域日趋萎缩,最终导致与司法实践的内在需求产生了渐行渐远的负面现象。 第(4)模式。第(1)模式的优点主要是:由于抗诉的检察院和再审的法院均在做出生效裁判的终审法院的基础上上提一级,因而不仅显现出抗诉和再审的审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225.html -
了解详情
的再审程序、基于人民检察院行使抗诉权而引起的再审程序、基于当事人行使诉权申请再审而引起的再审程序。民事再审程序,是民事诉讼中一种独立的审判程序,它不是 可见,提审的案件都是按照第二审程序审理、案件经再审的处断结果都是终审结果,当事人无权再提起上诉。 指令再审是由对作出发生法律效力案件处断结果原审法院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97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