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独立性。这主要表现为:1、附带民事诉讼仍实行当事人处分原则。这一原则是民事诉讼区别于刑事诉讼的本质特点之一。在刑事诉讼中,受害人是否就自己所受的 诉讼。《刑事诉讼法》第96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必须查明有无附带民事诉讼请求。这一规定表明人民检查院只是查明受害单位或组织有无提出经济赔偿的要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77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从原理上讲,本质上是一种私益诉讼,奉行当事人自治原则之下的辩论主义和处分权主义;基于这一原理的民事诉讼程序建立在对席裁判之上,通过当事人之间的 主体间的系争利益都是特定化、具体化并且是可以自由处分的私法性质的权益纷争。反观现代型纠纷,其外在化的形式往往表现为或是围绕集合性利益、扩散性利益等多数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84.html -
了解详情
的性质、情节、后果和量刑标准给予刑事处分亦即诬告陷害罪。而民事上在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对恶意诉讼的关注都还停留在研究层面,尚未上升到国家 。法国法有滥用权利这说法 [15] [15].基于民事实体法上诚实信用原则的滥用权利被引入诉讼法领域,形成滥用诉讼权利的概念。当事人滥用诉讼权利,损害他人利益,应当承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01.html -
了解详情
符合受理条件进行审查,以决定是否受理的制度。 民事诉讼起源于当事人的起诉,并实行不告不理和处分原则,正如古罗马的法谚所言,没有原告也就没有 解决纠纷,社会效果反而往往适得其反。 五、立案登记制度不宜简单移植 由于立案审查制度的上述弊端,有人主张废除立案审查制度,实行立案登记制,只要当事人向法院提交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6.html -
了解详情
基础上。二是当事人一旦选择了自己所适用的程序,原则上即不能反悔。三是如刑事诉讼已终结,当事人只可提起民事诉讼。四是协调好当事人选择权和法院审查立案 由检察院对和解进行法律监督并提出量刑建议,其刑事责任处置为加害人被判处免于刑事处分、缓刑、拘役、单处附加刑等非监禁性刑罚或从轻、减轻处罚。 为避免和解过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942.html -
了解详情
,除此之外,若当事人合意选择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并愿意放弃超标的额的部分请求的,则应尊重当事人的处分自己权利的合意。若小额诉讼当事人合意选择适用简易程序或者 终极目标。综上,我国适合借鉴德国《民事诉讼改革法》的规定,实行一审终审为原则与不服复审为例外的制度。 结语 民事诉讼法修订以来,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074.html -
了解详情
是违反公平原则和诉讼规则的,实际上是帮助一方当事人来对抗另一方当事人,人为造成诉讼力量的不平衡,破坏了争议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平等性,即是违反了民事诉讼质的 ,没必要再启动再审程序;如一审当事人不上诉,就是当事人对自己上诉权的放弃,属私权处分范围,法院没必要自我否定自提再审。当事人舍上诉而求再审更是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17.html -
了解详情
现代民事诉讼发展方向和基本规律明显不相吻合。程序主体性原则是现代民事诉讼的重要原则。“欲使宪法规定的基本权获得程序保障,就应在一定范围内,肯定国民的法 ,证据的收集、提供、质证和辩论也都由当事人自行解决,一是因为当事人有权处分自己的私权利,二是因为若当事人不证明或证明不能,根据证明责任判其败诉顺理成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25.html -
了解详情
,能够对案件起证明作用,审判机关就应当采纳。二是缺席审判制度不完善。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9条、第130条虽然对缺席审判制度作了原则性规定,但审判实践中 权的干预。当事人意思自治、私权自由处分是民事法律的基本原则。现行民事诉讼权利来自公权的干预过于宽泛。完备、科学的三审终审制建立之后,取消再审制度,公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87.html -
了解详情
支配,法律上就不应该对这种自由支配直接给予不利的后果或责任,使当事人诉讼权利的自由处分变成义务性限制。民事诉讼中的失权主要有以下情形:1、答辩权的丧失 原则的基本法理(学术界通说),辩论原则贯彻于民事诉讼程序的始终,在民事诉讼的全过程中当事人都有权利对诉讼中所涉及的实体问题和程序问题进行辩论。这里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