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质的分析要素。这一因素包括认真地从事描述法律体系的思想—客体或概念构成的种类,说明法律体系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表明法律关系(实际上是整个法律 概念是可能由于内在的和外在的变化而改变。例如,公司的建立是为了通过满足经济需要而获利,但公司也可能成为重要的社会和权力力量。34 (二)制度性事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87.html -
了解详情
向主体际的转换是现行举证责任模式形成的哲学背景。因此,社会关系的复杂化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只能说是现行举证责任模式形成的一个侧面因素,而不是其主导诱因 为由否定我国举证责任上建立完全的当事人主义模式是没有依据的。因为证据是已然法律关系遗留在现时空下的“权利凭证”,当事人作为已然事件的在场者最有资格提供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83.html -
了解详情
把握呢?“独立意志论” 是从主观特征来说明民事主体的,但没能与物质基础相结合,不是完整的要件,而且因为独立意志是行为能力的要素,是行为人对 归根到底由生产关系所决定,而且哪些社会组织能够参加到法律关系当中,也是由经济条件本身的要求所决定的。由此可见,法律关系主体的范围,无论是自然人还是社会组织,虽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063.html -
了解详情
“弱者”一方为什么会接受对于自己而言是“不公平”的结果呢?原来,基于对于“强者”经济地位上的悬殊劣势所导致的“别无选择”的窘境,限制了“弱者”作为公平实现基本保证 的切入点,是契约以及由契约所引起的法律关系,而与契约的订立者以及法律关系的参加者的身份无关。 第三,“智者”,还是“愚者”?现代各国立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864.html -
了解详情
受法律保护”的事物来自人的“外部”时,才可能形成主体与客体的法律关系,进而使其事物成为权利的客体,人对该“外部”客体的权利才得以成立。 如前所述,我们 来处理。人格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性概念,具有极强的包容性,所以有些人格要素及其组合虽然并未在民法上明文规定为权利,但法官仍然可以依据民法相关原则甚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71.html -
了解详情
在提出实证法学时,立足点是独立政治社会中的秩序的问题。“命令论”的提出恰好可以表明法律与政治国家之间的内在关系。所以,奥斯丁认为只要证明国家独立,法律的 还是在语言分析方面。正因为哈特注重日常命令,所以他虽然注意到command有着权威要素,但他曾正确指出,权威在奥斯丁的命令观里面是阙如的,所以简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0.html -
了解详情
为保护公共安全、经济秩序、复杂客体、环境保护制度和国家对有害物质的安全管理制度等学说或许还能寻找到法律根据。但是,随着《刑法修正案(八)》对第三百三十八 的位阶关系理论。有学者认为,故意和过失是位阶关系,其中,过失的因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和轻信能够避免是一种表面的责任要素,只是区分故意与过失的要素,而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600.html -
了解详情
不可避免的带有较大的随意性,案件结果的不确定性程度较高。 (三)民事法益二元要素之关系 作为法益要素之权利和权利外法益,具有两个共同特点:其一, 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1页。 [31] 马桦:《我国民事法律关系理论的不足与完善》,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6年第10期。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61014.html -
了解详情
相较而言,以美国法为代表的证券法制较为注重法律关系的实质性,联邦最高法院采取了重经济现实轻法律术语、重内容轻形式的分析方法。也就是说,不管你 检验涉案金融工具是否属于证券的问题。具体而言,家族相似标准一方面对 Howey 标准四要素的适用次序进行了逻辑分析,另一方面采用了更为灵活的权衡方法进行判断,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0762.html -
了解详情
在雇主(包括用人单位与自然人)与劳动者形成劳务关系的情况下,双方之间形成民事法律关系而非劳动法律关系,受民事法律而非劳动法律调整。若雇主以转移财产或逃匿等方法 直接将刑法中的可罚性条件划分为客观的超过要素与客观的处罚条件。 [5]大谷實:《刑法講義総論(新版第三版)》,成文堂2009年版,第510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339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