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更加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法院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份子,法院调解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法院不要打着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 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转移解决司法不公的视线。⑨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⑩参见宋冰编:《程序、正义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095.html -
了解详情
的有关规定。我国《民事诉讼法》第9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应当根据自愿和合法的原则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我认为,本条规定 如何改革我国现行的民事审判方式,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充分体现效益和公正原则的科学的民事审判方式,已成为我国法学界和司法界探讨的热点问题。大凡改革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194.html -
了解详情
国民的直接所有物这一命题成为司法权具有社会性的精炼描述,司法权具有社会性不仅被当作是原则来加以尊崇,而且以陪审制为载体得以具体化。集权具有历史合理性和集权应用范围的 如此状况,有学者认为,民事诉讼调解社会化与《民事诉讼法》第6条第1款所规定的民事案件的审判权由人民法院行使的基本原则相冲突并可能会使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413.html -
了解详情
实现解决当事人矛盾和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目的。 从工具论的角度来看,人民调解和司法解调具有以下共性: 1、非对抗性和平协商,有利于减少当事人的对抗,和平 调解协议的,可以允许当事人撤诉,或者由人民法院经过审查后制作调解书。开庭前从事调解的法官原则上不参与同一案件的开庭审理,当事人同意的除外。 六是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84.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应当实现的利益。 (三)意思自治原则 人民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经程序,不得因未经调解或者调解不成而阻止当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诉。民间纠纷发生后,当事人有 的类型主要包括发生在公民、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之间涉及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且属于基层人民法院管辖的民商事纠纷案件。主要包括人身损害赔偿、债务、分家析产、赡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67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则。《民诉法》第八十五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事实清楚,是非分明是调解的 到救济的。有学者认为:案外人可以申请检察院,让检察院出具检察建议书,再由人民法院将检察建议书作为裁定再审的法律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系有司法解释权的机关,所制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76.html -
了解详情
深入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提出要求。随后,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 年11月14日,2010年7月9日访问。 ③许宏:《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构建》,载中国论文联盟www.lwlm.com ,2008年8月23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68.html -
了解详情
多地采用。但是,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不具有强制力的行政指导行为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这就使得司法审查具体行政指导行为的合法性陷入困境,而在 合理及可裁量的问题。因此,此类案件可以适用调解。当然,人民法院在调解时,必须以保护公共利益不受侵害为原则。衡量公共利益时,应坚持以下标准:第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585.html -
了解详情
判结合是人民司法的特色[⑥] 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贯彻调解优先、调判结合工作原则的若干意见》要求,把调解作为处理案件的首要选择,自觉主动地 就是生命的损失。 [18] 沈德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论纲》,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第300页。 [19] 同上注,第326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351.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该法在审判监督 当事人主张和法院裁判的根据。主张解决纠纷说者注重纠纷的一次性解决和诉讼经济原则。 笔者认为保护权利和解决纠纷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解决纠纷是司法追求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56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