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的释明一般是指,法院如果将当事人未发觉的法律观点作为判决的 基础时,或者法院所判明的法律观点与当事人的理解和认识不一致时,应当向当事人释明,与 与国家干预一直处 于此消彼长的状态,我国处分原则的确立是与我国的经济基础、政治结构、法律意识及由此而产生的意 识形态相适应的。对于我国民事诉讼立法而言,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171.html -
了解详情
的区分,以及对我国《合同法》中无权处分行为的理解。违法转租行为性质的界定,直接影响到转租合同的效力以及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有必要对此进行梳理。 依 概念,立法也已经接受了区分物权变动的原因与结果的原则,《合同法》第135条的规定就是该原则的体现。[3]笔者赞同后者的观点,原因在于:抛却学界对物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167.html -
了解详情
规律和要求。现在我们在理论上不能停留在只承认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政治法律制度的理解,而应当下大力气研究市场经济体制共同的规律性、特征及其对政治法律制度的 种本质不同的民事诉讼原则的区别。就民事诉讼而言,主要是指由谁决定诉讼的实体内容并负责证明所争事实的证明责任问题。当事人有对民事实体权利的处分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236.html -
了解详情
利于权利人权利的行使,也不利于民法价值本位的实现,更不利于社会的发展。 其次就是对于公示公信原则的理解。的确,动产物权公示方式是占有和交付,不动产物权公示 用益物权人在保证其返还用益物时保持该物总价值的情况下尚且可以处分用益物[8],何况直接追求内在价值的抵押制度。当然,如果价款已支付,但被原来的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144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成分的契约,是诉讼契约。它不仅体现了处分原则的精神,也符合私法自治原则的要求和民事诉讼解决纠纷的目的是一致的,值得称道、提倡。 第二、原告“单方”撤诉, 纠纷充满主观偏见,通过诉讼接触,对其所主张的某一事实或某一法律关系形成了正确的了解和理解,从而使原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被重新确立,即回到“天下本无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07.html -
了解详情
作者同时认为法官释明是一把双刃剑,法官行使释明权,应当受民事诉讼辩论原则、处分原则、中立原则的限制。[正文]司法为民,源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立党为公、 法官的心证趋于公开化,从根本上促进公开审判原则的贯彻。三、正确处理释明权与辩论原则、中立原则、处分原则的关系法官释明能保证诉讼各方在公平平台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84.html -
了解详情
第13条也规定:“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处分自己的民事权利和诉讼权利”。该条被认为是我国民事诉讼原则的法律根据。学者对当事人处分权内容的 的原则性规定,是辩论原则的法律依据。尽管各有关民事诉讼法的教科书在文字表述上有所不同,但对辩论原则含义的理解却大同小异。辩论原则的概念被定义为∶“在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0.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法院的法官而言,以任何形式干涉行政机构的活动都是一种罪行。”[26]这反映了法国人对分权原则的理解:行政机关不能行使司法权,同样,司法机关也不能 政法的沿革过程中,在法治国家原则的基础上,德国行政法院系统也逐渐形成。1808年,普鲁士将行政专门小组的行政裁决权转移给普通民事法院,这导致了行政纠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9371.html -
了解详情
明示或默示地认可。还应特别指出,如同对依法行政原则的理解不能机械地绝对化一样,对上述规则的理解也不能脱离实际而走向极端。例如,中国宪法第二十七 立法行为相比,行政行为具有执行性特征;与司法行为相比,行政行为具有主动性特征;与民事法律行为相比,行政行为具有非对等性特征;等等。由于许多行政行为(主要是具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90.html -
了解详情
。另一方面,主权机关分立亦是政治职能分立原则的体现,政治职能分立原则可以从三方面去理解:1)职能上分立──政治权力的基本职能的分立或独立化;2)机关上 向地区机关作出一般性授权)。 另一方面,《宪法》亦接纳权限不可处分原则的例外情况,权力的授予须有明文的宪法性或法律规定作为依据〔4〕,《宪法》最典型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6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