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权法论》,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732页。]。由此,失去未来财产继承收益的死者近亲属也同为间接受害人。自从允许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以来,法律在支持 扶养问题)比解决被害人的生活(继承问题)更迫切、更重要,就如同为相邻关系,解决通行问题比解决眺望问题更重要一样[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56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取证的范围和手段,必须对取证当事人与对方当事人,第三人以及法官的互动关系进行调整,故需要详尽的证据规则。而在法官取证的情形下,不同角色互动的 的诉讼观念[J].制定民事诉讼证据法[J].法学前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19(4)4647。 [14]甘力.论我国审前准备程序之重建[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9.html -
了解详情
, ICJ)的帮助下,以立法的形式提出了改革方案。美国国会意识到适当的案件管理和民事诉讼有效率运行之间的关系,又于1990年12 月1日颁布了《民事司法 日。[16]纪安著:《美国法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16页。[17]平安、刘春梅:《试论协同型民事诉讼模式的建立》,载《现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631.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均无可指责。但是,subjectMatter一词有着多种含义,并且,该词也没有像诉讼标的概念那般有着丰富的历史发展内涵。实际上,英美法系真正意义上的审判 :《民事诉讼标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页。 [21]作者在调研中发现,法官对于是否可超越当事人在法律关系、法律依据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2.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法直接否定行政行为的效力,而必须通过追加行政主体作为诉讼参加人参加诉讼解决行政先决问题之后,再对民事法律关系作出裁决。但日本和德国一样,无效行政行为不存在公 旦出版公司,1997年版,第18页。 [5]方世荣、羊琴:论行政行为作为民事诉讼先决问题之解决,《中国法学》2005年第4期,第42页。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019.html -
了解详情
选择的法院了。此种情况下,不能推定原告当然认可相关法院的管辖权,而管辖关系到其程序利益,赋予其管辖异议权无疑对保障其诉权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 页。 [2]章武生著:《民事诉讼法新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84页。 [3]曲婕:《浅谈民事诉讼中的管辖权异议》,//www.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713.html -
了解详情
片。学者们认为:案件事实仅仅是一堆无目标事实的集合体,不具有形成法律争议的工具性作用。[22]这实际上是将一堆半生不熟的事实(half baked and :《民事诉讼标的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73页。 [21]作者在调研中发现,法官对于是否可超越当事人在法律关系、法律依据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35.html -
了解详情
[3] 陈刚 翁晓斌.民事诉讼制度的目的[J].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7.春季.74. [4] 江伟 邵明 陈刚.民事诉权研究[M].法律出版社.北京.2000.14. [5] 熊跃敏.民事诉讼中的释明:法理、规则与判例[J].比较法研究.2004.6.68. [6] [日]三月章.民事诉讼中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9.html -
了解详情
适格又称正当当事人,是指对于具体的诉讼,有作为本案当事人起诉或应诉的资格[8],也即当事人是否为所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审查主体资格主要是审查原、 国家声誉、经济发展、社会稳定造成不良影响,慎重对待敏感性案件,避免简单就案论案,只考虑法律效果而不考虑社会效果,并要确保审判工作和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76.html -
了解详情
则前述第一款的规定就应理解为:对当事人双方争议的民事法律关系,第三人认为有独立的请求权,有权提起诉讼,这显然说不通。为此,学界曾引起过激烈的争论, 〔34〕参见沈达明编著:《比较民事诉讼法初论》(下册)1991年11月第1版第305,306,307页,另参见《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罗结珍译,中国法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4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