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疑的人和刑事被告人,在整个刑事诉讼过程中对于来自官方的提问拒绝回答或者完全保持沉默的权利。根据这样的理解,沉默权有时又被称为自由供述权或者拒绝陈述 的尊重。 结语 由于自主选择是当事人处分原则的应有之义,程序选择权的研究一直是民事诉讼法学界颇为关注的问题。在程序价值得以弘扬的当下,将这一分析工具引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206.html -
了解详情
言》所指出的:每个法官均应自由地根据其对事实的评价和法律的理解,在不受来自任何方面或由于任何的直接或间接的限制、影响、诱导、压力、威胁或干涉的情况下,对 沃里斯荃等著,李衍译:《苏维埃民事诉讼》,法律出版社1985年版,第43页。 [9]李浩:《民诉制度的改革与处分原则的强化和完善》,载陈光中主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570.html -
了解详情
试行)。该试行法内容较简单,主要是对民事司法原则的宣示以及调解等方面经验的总结;由于其操作性不强,修订的《民事诉讼法》于1991年颁行。后者虽然肯定了 小前提是否与大前提相吻合也依赖于司法者个人的理解。这种观点已经被矫正。适用成文法于具体的生活离不开法律逻辑的作用,但是同时必须对法官独立和法官责任有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685.html -
了解详情
审分离制度是体现了法院职权干预与民事私法自治精神、诉讼自由处分原则的结合。法院调解的权威性来自双方当事人对该种纠纷解决方式的认同,除了适用立案先行调解程序的 原则。首先,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应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而且内容是合法的,这里内容合法应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963.html -
了解详情
审分离制度是体现了法院职权干预与民事私法自治精神、诉讼自由处分原则的结合。法院调解的权威性来自双方当事人对该种纠纷解决方式的认同,除了适用立案先行调解程序的 原则。首先,法院调解达成的协议应是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而且内容是合法的,这里内容合法应从最宽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只要协议内容不违反法律强制性禁止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59.html -
了解详情
不起诉可以较好地与行政处罚、行政处分结合起来,解决好与行政处罚、处分手段的结合问题。对立案侦查的犯罪嫌疑人长期外逃,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抓获的, 规定。关于刑事诉讼法律监督工作贯彻刑诉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一、关于对刑事诉讼实施法律监督的原则(一)对法律监督原则的理解刑事诉讼法总则中确定了“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 ...
//www.110.com/fagui/law_20761.html -
了解详情
一、民事再审程序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与制约(一)民事再审程序对当事人处分权的保护根据民事诉讼处分原则的要求,诉讼程序是否启动应该由当事人决定,在实践中体现 制约,无法自由行使。实践中一般将处分权的范围理解为当事人行使处分权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再审程序中当事人处分权受到明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1919.html -
了解详情
或存在的差异超出一般人所能容忍的幅度,就会构成对法律平等保护民事主体原则的动摇与嘲讽,削弱宪法平等权的实际价值与保障力度。具体个案是看得见的法典, 不严格遵守强行性规范显然属于违反法定程序,但在法律没有明文授权时对任意性事项作出处分和违背训示性规范是否属于违反法定程序?出现这一短期内难以统一答案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9953.html -
了解详情
,并未彻底地实现法官与当事人在诉讼中的正确定位。在辩论原则和处分原则的规定与适用上、在庭前准备与庭审活动的关系上、法院、检察院依职权提起 民事诉讼法》第244条。)这一规定可以做以下理解: (1)涉外民事纠纷的当事人协议管辖应当使用书面形式; (2)选择我国法院管辖不得违反我国法律关于级别管辖和专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6.html -
了解详情
公正和法院的形象。 4、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的参诉方式与不告不理原则的矛盾与冲突。 处分原则是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一般认为处分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的范围由当事人决定;(3)诉讼程序的终了由当事人决定。1法院在启动诉讼程序方面的被动性,既是处分原则的重要内容,也与司法的被动性密切相关。司法的被动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89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