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的过程中追加当事人及重新通知开庭,严重影响了审判效率,特别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为了防止刑事案件的过份迟延,不得不对刑事案件与附带民事部分分开审理, 是指经人民法院判决有罪交付执行刑罚的人。对共同致害的已决罪犯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由于没有明确的司法解释,导致各地法院执法不一。在审判实践中存在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976.html -
了解详情
案件中,留给笔者最深刻的思考是:一个乡政府作为原告,其诉讼主体的资格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能否为一首民歌状告作曲家,成为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两方上诉 1.起诉主体 传统的诉讼法理论认为只有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才享有原告资格,方可提起诉讼,即利害关系人说。这种理念的弊端在于忽略了社会公共利益的存在,关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0229.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全球气候变暖,实施了促进的工作,从而使得损害变得针对特定人。[25]这个要求禁止那些仅仅遭受一般化的伤害的(generalized grievances)的人提起诉讼,来主张他们对于公众而言普遍具有的利益。[26]例如,美国阿拉斯加州的一个居民喜欢北极熊,与它们生活和工作在一起,经常在动物园观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468.html -
了解详情
释放;(3 )任何因刑事指控被逮捕或拘禁被剥夺自由的人有资格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便法庭能不拖延地决定拘禁他是否合法以及拘禁不合法时命令予以释放; 的适用问题 条约一旦产生效力便涉及适用的问题,涉及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问题和条约能否适用于国内法院的问题。国际上关于国际法与国内法的关系,存在着不同学说和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719.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实践中,受损失单位提起诉讼的很少,使这一规定成为一句空话。 (三)运作过程暴露出局限性 1、合并审理的方式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保障民事判决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但对受害人来说,他们更关注自身受损害的民事权益能否迅速得到恢复或补偿。这意味着在追究民事责任的时间和方式上,国家利益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85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范围 (一)侵财型犯罪造成的财产损失能否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问题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规定:因人身权利受到 物质损失或者财物被犯罪分子毁坏而遭受物质损失。笔者认为,最高法院之所以限制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可能是基于避免过度增加法院刑事审判庭的负担的考虑。如果将盗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17.html -
了解详情
方式行使,不能通过仲裁的方式行使。因此,存在债务人与次债务人之间的仲裁协议能否排除代位权的行使问题,对此,合同法与《合同法法解释(一)》作出 ,等于否定了当事人约定的仲裁条款的效力,干预了当事人行使民事权利。③允许债权人向法院提起诉讼,容易被债务人利用作为逃避仲裁管辖的手段。另一种观点认为:债务人与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677.html -
了解详情
某种特定合法权益的主体。其范围既应该包括自然人,也应该包括单位。对于单位能否成为刑事诉讼被害人,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部门,均存有两种不同的意见。一种意见 诉讼活动中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狭义上仅指被害人的起诉权,包括请求司法机关提起诉讼的权利和依法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权利。前者体现在公诉程序中,后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1199.html -
了解详情
的根本目的得以实现的重要条件。是否能够在实践中真正推动个人提起诉讼,是衡量公益诉讼制度能否发挥良好效果的关键。对于我国而言,鼓励个人或社会团体 正义,他称之为社会能动主义。参见[印度]PN伯格瓦.司法能动主义与公众利益诉讼[J].仁堪,周昭益,译.法学译丛,1987,(1). [10][日]小岛武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6813.html -
了解详情
监督者,公共利益和政府机关的代表。[2]正基于此,检察机关对某些公益诉讼案件向法院提起诉讼,成为世界各国比较通行的做法。大陆法系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 没收有关财物的生效判决。至于对被告人的定罪量刑问题则可暂时搁置,视以后被告人能否到庭而定。一旦被告人到庭,即可开启刑事定罪程序,如果最终判决判其有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26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