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各国审前程序的传统功能和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审前程序因此不再仅是审判的准备程序,它更被赋予纠纷解决和实体处分的厚重期望。但是由于刑事审前协商程序 的倾向。因此学者们建议法院应加强对检察官的监督,实践中法官们对待辩诉交易的被动角色也不再是铁板一块。各种地方模式在这些程序的阶段划分和法官角色上存在差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5778.html -
了解详情
的诉讼制度来最大限度地将诉讼过程和诉讼信息公示于当事人以及社会公众面前。审判公开最早是意大利法学家、刑事古典学派创始人贝卡利亚在18世纪中叶提出的, 。 2、有助于规范、监督审判人员的审判行为和消除司法腐败现象。全面落实审判公开制度,依法保障当事人程序权利的行使,充分提供程序主体参与程序的机会,则能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715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首先通过公正的程序实现程序正义,进而实现实体正义的刑事诉讼新阶段。 “控辩式”刑事诉讼模式的确立,确定了人民法院和法官在刑事审判中的“中立性”裁判地位。 认可,检察机关还是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审判进行法律监督。这种控诉权、监督权都集于检察机关的诉讼模式,导致法院在检察机关面前承受双重角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94.html -
了解详情
审理活动的进行。在证据调查中,所有对证据的提问和请求,均需得到审判长的许可。(3 )公诉人兼公诉与审判监督双重职责,其地位明显优于辩护一方;加之刑诉法对 。如果单纯以发现真实和惩治犯罪为追求目标,在刑事程序的设计上势必会赋予侦查、起诉、审判机关广泛的探明真相的权力,对其行使搜查、扣押、拘捕、讯问等职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8.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法虽然设置了简易审判程序,但是,从刑事诉讼法实施以来的情况看,简易审判程序并未达到预期效果。问题主要在于简易审判程序的类型过于单一,限制了其分流 的帮助,但是律师在侦查阶段会见嫌疑人以及提供法律帮助要受到侦查机关的监督和制约,律师不享有在场权,侦查人员讯问嫌疑人时,律师不得在场;相反,律师会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625.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首先通过公正的程序实现程序正义,进而实现实体正义的刑事诉讼新阶段。“控辩式”刑事诉讼模式的确立,确定了人民法院和法官在刑事审判中的“中立性”裁判地位。 的认可,检察机关还是法定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刑事审判进行法律监督。这种控诉权、监督权都集于检察机关的诉讼模式,导致法院在检察机关面前承受双重角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930.html -
了解详情
这些司法特点决定了是否在我国建立审前程序的司法审查制度值得研究。建立司法审查程序有可能产生新的法官预断。我国1979年刑事诉讼法规定,检察机关要将移送起诉 形式对法律负责,即使将预审法官和审判法官相分离,实行司法审查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审前预断。还有学者指出,审前程序的司法审查制是建立在对抗制基础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949.html -
了解详情
四类,即敏感案件、重大疑难新型案件、再审案件以及拟判处缓刑、免予刑事处分或无罪的案件。[5]至于何谓敏感案件,议事规则中并没有进一步说明,但在实际操作 法定的任命程序,只不过普通的审委会委员不与工资待遇挂钩,只具有名誉和审判业务上的作用。但是这种职务,也是许多法官孜孜以求的。 2.检查监督功能。这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5481.html -
了解详情
一类的案件,仅仅因为需要侦查,就必须以公诉案件提交审判,实际上剥夺了被害人与被告人和解的权利。有些被害人虽然到公安机关报案了,但是,并不意味着他一定要追究 案件的繁简和性质,我们认为,在三审终审制的具体设计上,应该有所限制,如对于适用简易程序的刑事案件,实行两审终审,不得再次上诉;对于其他案件实行三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2612.html -
了解详情
试行)》(2003年8月),等等;地市一级的有,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关于规范刑事审判中刑事和解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2009年7月)、郑州市人民 人民检察院也只需要在公布之后将司法解释提交人大常委会备案即可;只有相关的机关提出异议后再启动审查程序;第三,监督缺乏可操作性,即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有争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51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