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为刑罚适应能力。在他们看来,没有辨认控制能力的人实施的行为也可以构成犯罪,只是因为没有刑罚适应能力而不负刑事责任而已。这样一来,辨认控制能力是承担刑事 也有些刑法教材虽然在双罚制中提到自然人主体,但却把单位犯罪中的自然人主体与一般的自然人犯罪主体同等看待,或者只把这种自然人作为承担刑事责任的主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05.html -
了解详情
否定了违法性认识在故意内容中必备要件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违法性认识对犯罪故意的成立毫无影响。基于认识主体和认识对象的同一性,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 望原[3] 郭立锋[4] 内容提要:本文重点探讨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单位犯罪、变造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又虚开行为、虚开增值税发票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017.html -
了解详情
,法人成员是否负刑事责任,并不是追究法人刑事责任的必要条件,恰恰相反,法人构成犯罪,才是追究法人内部成员刑事责任的依据和必要前提。[2]法人所犯前后罪 年第4期。 [14] 这种处理方式的成立可以参照1999年高法颁布的《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的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247.html -
了解详情
协助司法机关工作而已。 3、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其他行为 有些个人实施的其他立功行为,单位是无法实施的,如发明创造或重大技术革新,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舍己救人,在抗御 载《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5期。 4、贺平凡著:《单位犯罪诉讼程序论》,载顾肖荣《经济刑法》(第2卷)上海人民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460.html -
了解详情
后成立自首的条件,虽然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近日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职务犯罪案件认定自首、立功等量刑情节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两高意见》)中规定: 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对此,可以看出,我国刑法对单位犯罪采取的是双罚制为主,单罚为辅的处罚机制。《刑法》第67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631.html -
了解详情
单位犯罪的,一般均采用双罚制的处罚原则,这无疑是一种对单位犯罪处罚的立法发展趋势,我国现行刑法的规定显然是顺应了这一发展趋势。 三、 政治权利而不包括剥夺其他权利,由于政治权利不同于其他从业权利等,因此我们无法把剥夺犯罪者从事特定职业和剥夺担任特定职务的权利归入剥夺政治权利之中。就此而言,显然刑法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33.html -
了解详情
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在《劳动法》的基础上,扩大了用人单位的范围。该法第2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 自身予以刑罚处罚,而只处罚其中的直接责任人员呢? 据参与立法的专家解释:由于单位犯罪的复杂性,其社会危害程度差别很大,一律适用双罚制原则,尚不能准确全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6420.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责任者承担自由刑而不承担罚金刑,如是观之,则刑法第220条之中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本节各该条 根据。至于直接责任者应当承担的自由刑是否应当坚持总额一致原则的问题,仍然应当考虑单位犯罪的组织性和整体性,但是不能机械的理解整体性,不要以为在情节后果一致的情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383.html -
了解详情
,是向公众显示法律软弱与无能的例证之一,也会成为自然人为自己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进行合理化解释的理论根据,不仅会降低社会整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挫伤自主创新 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的做法仍然沿袭了立法上简单地以自然人犯罪为基础来规制单位犯罪的思维模式。刑法第220条本身在定罪标准和量刑标准的问题上确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382.html -
了解详情
。这本身就反映了立法者矛盾的心理。2、将私分国有资产罪规定为纯正的单位犯罪,在数罪并罚时给刑法理论带来不可避免的矛盾。有的学者认为,单位负责人在 不相同,实行数罪并罚有悖刑法基本理论。 笔者建议将私分国有资产罪修改为自然人犯罪。这样修改可以避免给刑法理论带来不必要的混乱,同样能够起到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8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