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进一步推论,由于对科学证据的实质性审查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困难,因此至少在一部分刑事案件中,裁判结论面临着建立在不确定的事实基础之上的风险。如果对此种 基本上都是以一纸书面报告的形式附在卷宗之中。由此可以看出,如果案卷笔录中心主义的裁判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更,围绕社会鉴定机构、鉴定人的相关规范事实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224.html -
了解详情
建构活动的正当性与合法性,法律事实结论的可接受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刑事诉讼;法律事实;程序规则;证据规则 【写作年份】2010年 【中图分类号】0 所包含的主张,包括亲身感受了案件事实的证人在庭审期日以外所作的书面证人证言以及警检人员所作的(证人)询问笔录。但是,由于证人出庭以言词形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2632.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惧证据的主体是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这些人员参与办理刑事案件,首先应符合刑事诉讼法第28、29、31条关于回避的规定。其次,审查主体资格,除 就不能作为合法证据使用。《刑事诉讼法》第95条规定,讯问笔录应交犯罪嫌疑人核对和签名,侦查人员应当在笔录上签名。询问笔录上的被询问人只能是一人,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586.html -
了解详情
案后说实话难,通知证人到庭上接受质证就更难的三难现象。有人调查过,在刑事案件的实际审理中,证人出庭率普遍不足10%。这种证人不出庭所导致的直接后果 相称的,经法官批准可以通过信函或电报方式提供书面证言,或者委托其他法院进行询问而作成笔录;3、双方当事人对证人提供书面证言没有异议的;4、证人已经死亡或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25.html -
了解详情
,但因缺失证人出庭作证的激励保障机制等相关的配套措施,并不完整和完善,绝大部分刑事案件并无证人当庭作证,证人在法庭上当庭接受讯问、质证仍然只是一句空话,这 如《德国刑事诉讼法》第251条规定,证人因患病、虚弱或者其他不能排除的障碍,在较长时间内不能参加法庭审判时,允许以宣读以前的法官询问笔录来代替询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98.html -
了解详情
,将这种笔录作为证据之一在法庭上提供。但是,只令被告在记载自白事实之询问笔录签名、盖章或按指印,实难以证明自白事实之存在[17],而且在实践当中,被告人在法庭 还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侦查人员在刑事案件中仅仅是办案人员,基本上不可能以证人身份出现在法庭上,更不存在接受法官及控辩双方询问的情形。对这一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55.html -
了解详情
通常以笔录为载体,如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讯问笔录,对证人的询问笔录。此外针对言词证据还有录音、录像等记载方式。值得注意的是,按通说的观点,这些 者的直接作用形成鲜明的对比。另一方面陈述主体经过上述言词证据的三个形成步骤,对案件事实的把握要受到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极易发生失真现象,因此言词证据的这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120.html -
了解详情
,然后询问他们是确认还是更改这些陈述,在必要时可以要求他们相互辩驳。2.在笔录中记入法官提出的问题、参加对质的人所作的陈述以及其他在对质过程中 执行刑事诉讼法的操作性文件《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1998年)虽然在侦查,一章中分别规定了讯问犯罪嫌疑人和询问证人与被害人的具体程序与方式(第17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3.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中没有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的损失的赔偿问题,只能在刑事案件审理终结后,按照民事诉讼程序提起诉讼。在附带民事诉讼程序中,可以提起 程序结局情况;告知被害人有申请获知审判结果、通过律师查阅案卷、委托律师以及被询问时律师可以在场、作为附带诉讼原告人参加公诉,以及在作为附带诉讼原告人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50.html -
了解详情
。在实践中,进行综合认定,一般是与制作阅卷笔录相结合的。一般而言,先将案件的基本事实分解为若干基本项目,如刑事案件的基本事实可分解散为如下几项:犯罪 而依法组织了解该事实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就有关事实情况进行相互质询、询问的活动。对质通常是在当事人与证人、被害人之间或证人之间、证人与被害人之间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10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