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这一制度被当作帮助当事人检验法院是否完整、正确地理解了他们提交的书面文件的方法,以避免在后来的判决中遭受到突袭判决。[18]显然,这一制度的 原则重述》,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李浩:《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处分原则的强化和完善》,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 [12]最高法院在1999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6.html -
了解详情
中,我们应坚持最高法院《证据规定》关于反诉严格限时提出为原则,将二审中有限度地允许提起反诉作为特殊情况加以理解。首先,我国法律体系深受大陆法系的 程序经济收益。但由于我国未规定强制性反诉,基于民事处分原则,既然本案例中被告选择另行起诉,无论是因为被告对反诉制度的不了解,还是因为未能及时提出而导致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02.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也可以在调解与诉讼或其他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进行选择,所以,调解地位的合法性与正当性本身就是当事人处分原则的重要内容。而对于职权主义程度较高 的,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的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性质,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调解协议,从中可以看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492.html -
了解详情
陈述。[17]这一制度被当作帮助当事人检验法院是否完整、正确地理解了他们提交的书面文件的方法,以避免在后来的判决中遭受到突袭判决。[18]显然,这一制度的存在与 原则重述》,载《法学研究》1996年第6期;李浩:《民事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处分原则的强化和完善》,载《诉讼法论丛》第1卷。[12]最高法院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2.html -
了解详情
并实际存在。其中对直接或法律上利害关系的学理解释不应作传统的狭义理解,应包括两种情况:其一,是本案民事纠纷中的争议人;其二,是法律允许作为诉讼当事人 应依法负举证责任,法院对此不能随意干预,这是处分原则的使然。如果法院经审理认定诉讼当事人不是争议法律关系的主体,就应当认定诉讼请求不成立,判决予以驳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993.html -
了解详情
了便利途径。 其次确立基础性诉讼优先的原则,当事人对诉讼程序的处分权并非没有法律依据,我国民事诉讼法有当事人处分原则的规定,处分原则明确了当事人有权在法律规定 纠纷。在法律适用中,法官通过权衡和解释相关法律,发掘法律的原则和精神,进而弥补法律的缺陷。此时的法律就是法官理解的法律,其精确意义是法官解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6611.html -
了解详情
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可以被法院通知参加诉讼,这种通知参加显然在此应理解为强制参加,并且无论强制参加还是申请参加,均可被直接判决承担责任。由此可看出,我国 法院在启动诉讼程序方面的被动性,既是处分原则的重要内容,也与司法的被动性密切相关。司法的被动是司法中立、司法公正的必要条件。我国传统的民事诉讼具有较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5446.html -
了解详情
粗放与集约的界定不是并不涉及要素投入是否增加的问题,而是隐含了要素投入问题。李嘉图所言同量资本和劳动可以理解为单位量的要素投入。申言之,李嘉图对 调整优位性。在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的适用方面,符合家事案件特性的家事诉讼模式与通常诉讼程序中的常规诉讼模式有明显差异。为此,有必要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单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6205.html -
了解详情
发现有些问题之所以争论不休,关键在于对民事法律行为的理解和把握,而之所以对民事法律行为产生不同理解,往往与民事法律关系的理解密切相关。为此,笔者也关注民事 的所有权,那么就不可能对其进行出卖、出租、赠送等等处分行为,也就没有机会与其他人设定民事法律关系。 不管在自然法学派或者实证法学派看来,所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5174.html -
了解详情
在客观和行动上支持了一方当事人,使对方当事人完全有理由怀疑自己是否还享有平等的诉讼权利。二是对民事诉讼当事人处分原则的破坏。谁主张谁举证,既是当事人的义务 合理性进行评判;应正确认识抗诉的意义,是启动再审程序,而不是要求法院如何裁判;应正确理解提起抗诉的法定条件;支持抗诉理由的依据应建立在对原审出现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3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