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参加诉讼的集团成员均有约束力。参见[美]玛莉?凯恩:《集团诉讼民事诉讼概论》,美国西部出版公司,1979年版,第228页。)这就使集团诉讼的 (注:前引英文书,第1123页。)对于代表的充分性问题,不仅是司法审查的范围,而且未参加诉讼的当事人有权提起异议。正如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Frankel说:“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67.html -
了解详情
复审等内容作了规定。[13]《欧洲共同体商标条例》第99条也明确规定:“当事人可以向成员国法院,包括共同体商标法院,就共同体商标或共同体商标申请,如果该申请 和必要性。 (二)知识产权民事诉讼证据披露规则的发展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5条规定:“当事人在法庭上可以提出新的证据。”对此规定,一般都理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763.html -
了解详情
的实际运用也比德国慎重得多。在法律直接为当事人提供向对方或第三者收集证据及其他信息的手段这方面,美国民事诉讼的发现程序无疑走得最远。这项制度很大 。辩论兼和解由于争点整理等准备活动与调解能够融为一体、以及非公开场合“背对背”方法的频繁采用等特点,一方面因其形式灵活方便而受到法官欢迎,另一方面也因孕藏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827.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的审前沟通提供程序保障。将上述两方面的情况结合起来,就可以看出我国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中对话机制的缺失:当事人在提交起诉状之时就需要确定权利的主张 进行主张,在时机成熟之后,可申请法院或者由法院决定召开审前会议,在法官的主持下双方以口头方式陈述意见,确定争论焦点,该争论焦点将成为法庭辩论的对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7.html -
了解详情
法学逐步地由注释法学走向理论法学。但我们也应当注意到,正是在这种转换的过程中,基本理论和具体理论之间、各个具体理论相互之间以及各基本理论板块之间往往 和审判制度,因而将维护私法秩序和保护私权作为民事诉讼的目的是本末倒置的,国家运用强制力解决当事人之间的纠纷才是民事诉讼的目的。程序保障说从“正当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87.html -
了解详情
的补充。这种理解以为,民事诉讼的对象是私法上的权利,诉讼就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志,由当事人自由处分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自主地、适当地解决涉及 的作用[M]·日本:成文堂,1990·25。 [2][日]兼子一,等。条解民事诉讼法[M]·日本:弘文堂,1986·310。 [3]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副本发送被告,被告在收到起诉副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提出答辩状,如果被告提答辩状的,人民法院应当在收到答辩状及其副本之日起五日内将答辩状副本发送原告,被告人不 合议庭组成人员。(4)合议庭人员认真审核诉讼材料,调查收集必要的证据。(5)追加必须共同进行诉讼的当事人②。从以上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审前准备工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76.html -
了解详情
》,除了“书面准备程序以外”,法官还可以选择“早期第一次口头辩论程序”进行言词辩论的准备。法院采取何种准备程序,全由法院根据案件具体情况自由裁量决定。但无论 1976年《修正法》实施后,通过加强法官控制诉讼进程的作用和加重当事人承担的促进诉讼的义务,使民事诉讼的集中程度明显强化;同时,简化和加快了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30.html -
了解详情
事。”[19]之所以“不敢恭维”,就是因为这几类情形中法官过于积极,容易让一方当事人怀疑法官偏袒了另一方。在大陆法系,由于不存在英美法系那种陪审团主持的 相当薄弱。虽然宪法第125条规定了审判公开和被告人的辩护权,第126条规定了审判独立,但就民事诉讼当事人的司法救济请求权、听审权等基本程序权却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的国家和地区,法条主义(或概念法学)在法学和法律方法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概念主义”,我们至少理解了对于阐明法律体系内在和谐以及法律各种要素 关系体现了法官和当事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反映了民事诉讼的特质及模式;民事纠纷通过正当程序的审理后,对诉讼标的作出的判决一旦确定,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3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