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序法制度上。前者历来是学者关注的重心,而关于后者,相关的文献整理和研究成果却少之又少。 就民事诉讼而言,是清末修律过程中诞生了中国的第一部单行民事 的,于是提交法院,由法院按照既定的程序,适用已经生效的民事实体法来解决,这就是现代人所谓的民事诉讼。在古代中国,民事诉讼的目的却不止于此。古代中国人相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6941.html -
了解详情
生效的判决总是被拿出来重新审理,那么法律关系的争执状态何时才能消除?争执状态不消除,相关当事人又如何对下一步的交易进行筹划和安排?如果这种对程序安定 自行决定;最后,再审的广泛适用尤其是法院自己提起再审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民事诉讼程序的安定性,不利于法院权威地位的确立。取消人民法院职权提起再审,限制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6.html -
了解详情
、宪法诉讼制度的健全与完善程度。 我们这里讨论的是民事诉讼程序的宪法化,与此相关的一个问题宪法的司法化及私法化问题,也因宪法第一案的审理而倍受 就其依托的基本理念以及制度的整体框架而言,这套制度与我们正在建立的现代诉讼制度正好背道而驰。[19]我们还看到,当前审判制度的某些弊端比如审判机关的衙门作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73.html -
了解详情
请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可告知当事人按照民事诉讼程序另行起诉,被害人单独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精神损害赔偿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受理。折中说的 问题仍然莫衷一是,无法解决,甚至还有太多的问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定作为依据。设想一下,如果取消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将为我国未来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改提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87.html -
了解详情
整个诉讼程序中的一个环节,它不是孤立的,要正常运转,还必须有相关制度的配合和保障。 一、建立答辩失权制度 答辩失权,简言之,指被告在规定的 规律,这样可以避免先入为主,避免开庭审理走过场。凡是在一审庭前程序后提出的证据,必须是《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 》规定的新证据方可采用,但如对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977.html -
了解详情
论文摘要:刑法相关规定应是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的刑事救济的实体法依据,获得刑事救济的主、客观条件依犯罪构成理论,针对目前其刑事救济程序的设置, 三种方法?发生选择上的重合,进而会出现由于选择不同导致对于同一行为适用不同审理程序的不同结果;对于非法私自扣押他人财产追索债务的行为,既使情节严重,也难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130.html -
了解详情
修改就显得必要。笔者认为,应当尽快制订相关规则,以求对调解进行严格的程序规范和重新定位。 三、严格规范民事诉讼中的调解制度,真正落实自愿、 切实保障,从而有效防范地方保护主义及其它司法腐败现象。 3.协调和修改审判监督机制相关规定,强化对调解的监督机制。 对调解书的不可上诉似乎无可非议,那么再审尤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35.html -
了解详情
根据相关当事人的人数提出申请副本,法院接到申请后应在一定期限内送达相关当事人并通知被申请回避的法官,他们有权进行答辩和解释,这样有利于迅速查明情况作出正确 根据此条规定也应由审判长决定,可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中只有独任审判员而没有审判长,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民事诉讼立法的不严谨和不成熟。其次这种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721.html -
了解详情
。换句话说,如果当事人的取证过程中仅涉及轻微的非法因素,则相关的证据无需加以排除。具体而言,民事诉讼中非法证据的排除应当具备以下要件:1、从主体上说 在一定范围内使用、一次性使用、秘密使用等等。至于其程序设置,可以分两种情况处理:其一,如果在民事诉讼中对于证据的合法性判断涉及刑事责任的追究,审理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2228.html -
了解详情
本案的问题。在大陆法系民事诉讼中,对外国判决的承认通常按照形式审查主义的要求进行。由民事诉讼法或其他法律规定一定的条件和程序,符合条件者即可获得承认,在 意见,一些同志认为,刑事判决生效后,对相关民事案件的审理发生既判力,其认定的事实依法产生免证的效力,可在民事诉讼中直接确认,无需进行实质审理;也有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84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