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 还有学者认为,违法性认识是犯罪故意必不可少的认识内容。 也有学者认为,社会危害性认识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只有违法性认识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 ;改造犯罪分子,使其自觉遵守法律秩序。中国刑罚的根本目的是预防犯罪、保护社会。 7.刑罚目的二元论说。这种观点认为,刑罚目的是报应和预防的统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2.html -
了解详情
一般不宜把违法性认识作为故意的必要因素,只要行为人知道自己的行为会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就够了。因为,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与社会主义政治、道德观念,是有 的一种法律表现形式。由于形式与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行为的社会危害性与违法性互为表里。因此,当行为人认识到自己行为的违法性时, 必然同时认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0.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和1979年刑法规定基本相同。该草案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是故意犯罪。与1979年刑法 ,二者必须同时具备[29]。 如何科学评价上述种种观点?我们认为: 第一,否定社会危害性认识和违法性认识是犯罪故意内容的观点,没有认识到之所以对故意犯罪行为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英美、法国等的一元的制裁体系,而是由司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分享对反社会行为的制裁权,并且使行政机关享有了较大的权力。1907年,清政府颁布违 明文规定定量因素,由于犯罪概念是认定犯罪的总标准,这些犯罪的成立仍然要求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因此,仅仅只认定行为符合犯罪构成,并不能确定犯罪最终能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0127.html -
了解详情
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六个:1.行为的客观性;2.行为的质物性;3.行为的客观危害性;4.行为的主观意识性;5.行为的违法性;6.行为的应受惩罚性。〔1 稳定,而犯罪则是对这一秩序的蔑视——即危害,因此犯罪行为也便具有了社会危害性、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更加深刻地指出,“犯罪——孤立的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21.html -
了解详情
内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29].如何科学评价上述种种观点?我们认为:第一,否定社会危害性认识和违法性认识是犯罪故意内容的观点,没有认识到之所以对故意犯罪行为人 了构成故意犯罪必备的诸项构成要件事实后,只要能认定行为人主观上具有社会危害意识,就可以认定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如果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实施了刑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
资本主义国家刑事立法虚伪性的重要途径。苏维埃学者认为,犯罪概念的形式定义掩盖了犯罪的社会本质,从而陷入逻辑上的封闭怪圈:犯罪是依法应受处罚的,依法应受 讲,两者是不分伯仲、互为前提的。对此,克拉西科夫写道:“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的相互制约性是正确理解立法者规定某种行为是犯罪的决定性因素。无论行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36.html -
了解详情
上没有明文规定,也可以比照刑法有关条文类推处理。但是,作为一个事实属性的社会危害性并不具有基本的规范质量,没有一个确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认定标准。以致在 刑罚制度。最近十多年来,国家决策机关正确地提出了“综合治理”是解决犯罪和社会治安问题的治本措施,而从重从快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只是治标的手段的刑事政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664.html -
了解详情
的轻微案件(例如我国的治安案件)纳入法制化的处理轨道,不仅有助于扩大法官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与权限,防止行政权的滥用,而且通过为相关当事人提供必要的司法保障 行为发生所涉及领域的专业人员,而不是刑法理论专家。对新型危害行为进行社会危害性判断则需要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因外行对其知之甚少,只有通过专家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5256.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人们的基本需要包含着每个公民个体包括潜在犯罪人与已然犯罪人的需要,共同的社会心理汇聚了每个公民个体包括潜在犯罪人与已然犯罪人的心理,最低限度的道德融合了每个公民个体包括潜在犯罪人与已然犯罪人的道德,而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标准又能够使得每个公民个体包括潜在犯罪人的一般危害行为被排斥在犯罪圈之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057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