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条规定:“公民、法人享有名誉权,公民的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用侮辱、诽谤等方式损害公民、法人的名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意见 散布虚构的事实,足以贬损他人人格,破坏他人名誉,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诽谤罪”。由此可见,名誉侵权如果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完全有可能构成刑事犯罪并承担相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38085.html -
了解详情
她是小三,事后,我已向对方在贴吧里公开道歉,并且对方在我学校贴吧里公开我信息侮辱我,我并未做出回应,后对方将我告上法庭,说是告我诽谤罪,请问,次案成立吗?若成立法院会给出什么样的处理。 以及:目前对方准备托人在她的家乡起诉我,但她人在海南,我人在 ...
//www.110.com/ask/question-2502249.html -
了解详情
在适当范围内予以尊重,是合乎情、理、法的。刑法设置了虐待罪、侮辱罪、诽谤罪、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侵占罪五个亲告罪,就是期待被告人积极弥补过错 还包括:虐待被监管人罪;报复陷害罪;煽动民族仇恨、民族歧视罪,出版歧视、侮辱少数民族作品罪;破坏选举罪。 [6]刑法理论也赋予某些犯罪行为以侵权责任为构成要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119.html -
了解详情
但是从刑法的角度来看,我国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规定:“以暴力或者其他方法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 利益的除外。”造谣过分了,构成了情节严重,才够得上刑事处分。而且侮辱与诽谤罪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自诉案件,公安机关是不能代替受害人启动刑事司法程序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5340.html -
了解详情
原判决,发回重审。上诉理由:在一审判决书的经审理查明中,将被告人的诽谤、侮辱言论加以扩大,原告方(上诉人)不服一审判决。原告方去年一审起诉时对被告人年龄92岁(我方最大年龄89岁)认为不追究刑事诽谤罪和侮辱罪,只用民事侵犯名誉权起诉,没想到被告人嚣张得很,更激怒我方。 请问:在发 ...
//www.110.com/ask/question-1861196.html -
了解详情
当作了风险刑法的表现。此外,有些犯罪虽然规定为抽象危险犯,但实际上与实害犯并无差别。如侮辱、诽谤罪,并不是说只要有侮辱、诽谤行为就认定为犯罪,法官仍要进行一般性的认定,只是不需要做具体的认定只是对于这种无形的法益侵害,我们毕竟不能像盗窃罪那样看到具体的财产损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2997.html -
了解详情
,如名誉权的损害、安全感的消失、恐惧心理的加强等等,刑法中规定的侮辱罪,诽谤罪,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等就是对非物质性权利造成的损害[12], 权利造成的损害有时伴随有物质损害,如侵害商业信誉伴随被害单位利润的减少,侮辱诽谤行为导致被害人自杀等后果。即便这样,行为人对被害人非物质性权益的侵犯依然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668.html -
了解详情
密场合发生的行为不会当场被他人发现,对其他公众的性观念并不会带来冲击和侮辱。不能根据人数的多寡来判断其是否侵犯了社会公共秩序,此种聚众类犯罪的公众 中有以下几种情况: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在公共场所当众强奸妇女的;侮辱罪之公然,诽谤罪之散布(社会公开的扩散)。 比如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侵犯的是公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654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