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自动投案之后如实供述行为,应当成立其他犯罪的自首。 2 特别自首 根据1998年4月17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政策问题,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年第4期;卢建平:刑事政策视野中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 ②20世纪8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951.html -
了解详情
及具体操作存在分歧。因此,确立单位犯罪b5自首制度不仅能真正落实我国#关于惩处与宽大相结合以及对投案自首者予以从宽处理的法律规定与政策,而且有利于正确、统一执行 实质上也代表了单位。 (4)在认定单位犯罪自首时应注意,在判决书中应明确表述成立自首的是单位而非自动投案人员,以示区别。 四、单位犯罪自首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839.html -
了解详情
无论出于后悔、害怕、预感到已被发现或其他动机均不影响自首的成立。自动投案一般是由犯罪分子本人亲自向公安机关自动投案,若犯罪分子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亲自投案,可 ,对于该本罪不能说明也容易引起在理解上的误解。根据刑法的精神实质,我们应该对不能说明做限制性的解释。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其实很多犯罪嫌疑人都是能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07.html -
了解详情
就交代了所有事实。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自首和立功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罪行未被司法机关发觉 人的情形应当视为自动投案。㈡自始至终,上诉人对案件的事实都毫无保留,符合《自首和立功应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一条“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485.html -
了解详情
常出现这样的情形:犯罪嫌疑人被侦查机关抓获而在被带往司法机关的途中或带至司法机关后,乘侦查人员不注意而逃脱,其后被司法机关上网追逃,又自动投案并 定的原则。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又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即自动投案后只要发生了逃跑的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798.html -
了解详情
此情形担心自己受到伤害,遂匆忙启动汽车向左打方向盘快速前行,与停放在左前方的面包车相撞后继续行驶。李某随即从货车上摔下当场死亡(后经法医鉴定系 是自首。199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一)对自动投案做出了司法解释: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303.html -
了解详情
肇事案的自首应遵从《刑法》第67条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自动投案解释为:是指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 ,在事发后逃逸,拒不履行告知义务时,应按行政处罚程序予以处罚,不适用刑法的规定。然而,就交通肇事罪本身而言,它是一种罪名,在刑法理论和刑法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6891.html -
了解详情
徐某在案发后未离开单位,主要是因为单位领导目击了整个伤害过程,徐某是被动的等待单位处理此事,且徐某在案发后到被公安人员抓获归案这一时间段里,有充足 上,还是客观行为上均不符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规定的自动投案的几种情形,不具备主动和亲自到有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8483.html -
了解详情
其犯罪事实的情况下,因滋事被警方盘问时,主动交代其杀人的犯罪事实,系自动投案,属自首。第二种意见认为,郁某犯罪后,原籍警方在抓捕郁某,郁某畏罪 方针。对此,对主动、直接应作广义理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第一项规定的几种自首形式,就是这一立法本意的充分体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4913.html -
了解详情
无论出于后悔、害怕、预感到已被发现或其他动机均不影响自首的成立。自动投案一般是由犯罪分子本人亲自向公安机关自动投案,若犯罪分子由于某些客观原因不能亲自投案,可 ,对于该本罪不能说明也容易引起在理解上的误解。根据刑法的精神实质,我们应该对不能说明做限制性的解释。因为在司法实践中其实很多犯罪嫌疑人都是能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47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