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争议也趋于复杂化,尤其是企业利用内部规章对劳动者进行处罚或管理的争议,使得调解的作用逐渐淡化。 依法处理原则是指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处理。所谓依法 人民法院不予受理。这种体制实际上是确立了仲裁前置的原则,既劳动仲裁为劳动审判的前置程序。劳动争议仲裁是与《仲裁法》并行的仲裁制度。与《仲裁法》中实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603.html -
了解详情
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 第四十三条 仲裁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 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 规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10月18日原劳动部颁布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和1999年9月6日原人事部颁布的《人事争议处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446.html -
了解详情
其作为实际用工主体和受益人也应列为案件当事人;二是劳动者与发包方和承包方都有劳动合同关系,无论发包方是否为实际用人单位,承包方与发包方均要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 调解自愿原则,但调解不是必经程序,仲裁程序则是必经程序,不服裁决的,方可进入诉讼程序。 但对是否必须要经过劳动仲裁委员会作出实质性处理的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929.html -
了解详情
但仔细考虑,结合实践,发现此种体制存在如下的弊端: (一)企业内部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难以成为处理争议的有力角色,缺乏足够的权威和影响力,劳动者对其缺乏信任 背着诉讼包袱的同时,就业的压力就更大了。 同时,法律并没有对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程序的衔接作出相应的规定,法院审理工作从头开始,造成了一事重复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889.html -
了解详情
,不利于及时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从目前的法律程序看,一桩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首先必须经过劳动仲裁机构仲裁。仲裁裁决送达后,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对仲裁裁决 发生后,工会要积极主动介入调整,利用工会自身优势尽量在协商和调解阶段就能解决劳动争议或劳动纠纷,减轻职工的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避免官司之苦,保证企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594.html -
了解详情
之日起两年内进行举报。 劳动争议处理的一些程序规定? 处理劳动争议,其仲裁程序的法律依据是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原劳动部制定 对违纪职工作出的处理。这两类处理,都规定了对违纪职工的教育程序。? (二)工资争议? 主要是指拖欠工资争议和克扣工资争议。 (三)培训争议? 主要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432.html -
了解详情
调解方式、调解程序、调解范围和调解效力方面与司法调解有所区别。 3、效力上具有非拘束性。行政调解是一种诉讼外的调解,它不是行政仲裁或行政诉讼的 保持社会稳定,同时节省有限的司法资源。我国目前设定行政调解的法律规范主要集中在公安行政、医疗卫生行政、劳动行政、自然资源行政、环境保护行政、公共交通行政、商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488.html -
了解详情
也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制作调解书。第四十三条 仲裁调解达成协议的,仲裁庭应当制作调解书。调解书应当写明仲裁请求和当事人协议的结果。调解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 本规则自颁布之日起施行。1993年10月18日原劳动部颁布的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和1999年9月6日原人事部颁布的《人事争议处理 ...
//www.110.com/fagui/law_363151.html -
了解详情
、第49条也作了基本相同的规定。 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第(五)项规定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 职工受到的伤害是否属工伤有争议的,对这些法律事实的审查在劳动仲裁程序中一并解决即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查认为不属于工伤的,可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或裁决驳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4181.html -
了解详情
、第49条也作了基本相同的规定。 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条第(五)项规定因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 职工受到的伤害是否属工伤有争议的,对这些法律事实的审查在劳动仲裁程序中一并解决即可。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经审查认为不属于工伤的,可作出不予受理的决定或裁决驳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18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