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数众多,金额较大,对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危害,因而民事诉讼法应当设置相应的权利主体并规定相应的诉讼程序以维护私法秩序。 在我国, 婚姻无效或撤销诉讼提起诉讼时,检察官无论作为当事人或不作为当事人都可以提出事实和证据。无论是检察官作为原告,还是对方当事人,或是只参与诉讼,检察官都有权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455.html -
了解详情
理由提出这样的疑问: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的事由为什么具有特殊性,并且不受检察机关抗诉事由和当事人申请再审事由的约束?不同主体根据不同的再审事由启动再审程序,往往会导致再审 具有明显缺失的方式进行规定。 《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第1款第1-5项是关于证据问题的民事再审事由。笔者建议仅保留第1项和第3项的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687.html -
了解详情
重审和自为判决之间,上诉审法院也拥有较大的选择空间。例如德国民事诉讼法就规定,对于必要发回和由于程序上的欠缺而发回的案件,控诉法院认为适当时,可以 审查结论作为最终结论,它基本上不属于上诉审审查的范围。我国《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这种情形含义不明,难于把握,法官自由裁量的空间很大,以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1741.html -
了解详情
的不服声明,则诉讼是无止境的。[14]例如,《奥地利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发现了新的事实和证据方法,如果在过去的诉讼程序中提出这些事实或 再审或交其他人民法院再审、哪些案件可以交由原审人民法院再审不够明确。笔者尝试根据民事再审事由的分层理论对此予以明确。 第一,绝对性再审事由不可以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041.html -
了解详情
在于它把“根据”改成了“事实”。这一改变的用意是显而易见的,即要强调证据的真实性。 用具有真假价值取向的“事实”代替本来没有真假价值取向的“根据”,就会 证据的证明能力加以限制,而是由法官根据心证自由判断。根据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和2001年12月21日最高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7998.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裁判清算与裁判重整程序以及有关公司负责人金钱性责任的案件;(3)其他法律规定检察院应当提出意见的所有案件;(4)检察院认为应当参加诉讼的其他案件,可以向 和期限,抗诉案件的审理方式,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问题,法无明文,致使有的法院不配合检察机关的工作。(3)民事诉讼法未规定检察机关向当事人收集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22.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认为:法律制裁说与教育预防说之间分歧的根源在于82年试行民事诉讼法和91年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自身的不科学、不合理。教育预防性乃所有法律制度的共有功能之一 的同时,体现了对违反程序权利所附时限义务的谴责和制裁。我国民事诉讼法宜加速从证据随时提出主义向证据适时提出主义过渡,同时对答辩失权等应有所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
再审的法定事由。 借鉴国外民事诉讼法中关于民事再审事由的规定,我国民事再审事由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明确和规范: 1.原判决所依据的证据方面包括:(1)原 越正确、越公正。[6] 3.经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案件不得再审。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实行一审终审制,所作的判决、裁定,在送达当事人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932.html -
了解详情
,全面、客观地审查核实证据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1992年7月14日发布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和1998年7月11日发布 自由心证的基本素质。当前,不少法官对于审判方式改革抱有抵触情绪,[2]对民事案件作行政化处理的习惯性作法并没有因为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而得到根除,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5268.html -
了解详情
或裁定作为再审理由具有不确定性。又如,按照《民事诉讼法》第179条的规定,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和裁定的,当事人就可以申请再审。按照最高 监督庭以法院的名义下发再审裁定。(2)由立案庭对当事人的申请再审进行形式审查和实质审查,立案庭经过审查认为符合申请再审条件的,提请院长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再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995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