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笔者认为,对在监外企业中从事劳动的服刑人员的监管,我们可以借鉴对社区服务者的监管制度。200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该《通知》中指出:司法行政机关要牵头组织有关单位和社区基层组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1531.html -
了解详情
走进少年法庭,能够细致评价未成年人的人格发展状态,是人性化施法的体现。推行社区矫正制度,能为未成年犯罪人提供良好的人格环境,促进其人格的健全和发展 ,其根据在于未成年人处于特殊年龄阶段下所具备的人格发展特征,并是出于犯罪人矫正的角度考虑,才使得未成年人犯罪作为一个专题对待始具有意义。 一、未成年人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60.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知识的人员负责这项工作。机构内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人员之间职责分明。 掌握社区内青少年人员状况。具体应掌握本社区内未成年人的人员构成,着重掌握那些家庭不 负责对矫治对象的日常管理和监督、教育学习、组织开展公益劳动等。接受社区矫正的未成年人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积极参加学习、教育和社会公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334.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条件,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才可以或者应当宣告缓刑。 为加强对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的 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这是非监禁刑刑罚执行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长期以来,对判处非监禁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3.html -
了解详情
以下条件,即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的,才可以或者应当宣告缓刑。 为加强对缓刑犯在缓刑考验期的 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这是非监禁刑刑罚执行方式的一项重要改革。长期以来,对判处非监禁刑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48.html -
了解详情
的缓刑制度仅仅规定了监督,而没有保护、服务、教育、指导等其他真正能够体现社区矫正的措施。缓刑是一种刑罚执行制度,其本身承载一系列的使命:对缓刑犯 那些一贯表现良好仅仅是偶然触犯刑律的少年犯罪人,如果不附加义务可以保证 其成功矫正,就不必附加义务。对少年犯罪人适用普通缓刑,有助于尽量减少刑罚的负 面效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101.html -
了解详情
[M ]. 张文显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6: 340. [ 32 ]冯卫国、储槐植. 刑事一体化视野中的社区矫正[ J ].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5, (2) . [ 33 ]陈兴良. 刑法哲学[M ] .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 445. [ 34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226.html -
了解详情
良好,而且认罪态度好,人身危险性不大;6.未成年被告人愿意接受考察期间的社区服务考察方式i7.未成年被告人具有家庭监管条件。其实,暂缓判决本身的实行并不 、市、自治区的地方法院、司法行政部门和公安局、地方派出所设置相应的科室负责本地区的社区矫正工作开展,科室里面配备两名保护观察员,专门监督被告人在学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561.html -
了解详情
规范化建设,夯实监所检察工作基础,确保监所安全无事故。要积极探索适应社区矫正 特点的检察方式,强化减刑、保外就医等刑罚变更执行的监督,创新工作举措, 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探索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新时期检察工作的结合点,在社区矫正、刑罚变更执行监督、维 护在押人员合法权益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为我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918.html -
了解详情
强化信仰、提倡道德等方式。 刑罚的表现形式是多样化的,例如由监狱行刑变为社区矫正;对犯罪人实施肉体上的惩罚变为精神上的强制,如训诫;剥夺犯罪人从事某种社会活动的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7.[美]柯莱门斯.巴特勒斯:《矫正导论》,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版。 18.宁汉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85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