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小,因而对对其不利的一方当事人承担不利后果。”[37]即法官认为一方当事人所争议的事实的结果有利于他的可能性比有利于对方当事人的可能性要小时,该当事人 。盖然性说同样也首创于德国,而且两位学者几乎同时发表了关于阐述盖然性说的论文。一是莱讷克(Reinecke),一是瓦亨道夫(Wahrendorf)。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57.html -
了解详情
以上的程度即可,大陆法系国家则一般要求主张事实的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的证明力需达到明显大于对方的程度。比较而言,我国的诉讼体制与诉讼观念更接近于大陆法系。因此 也强调法律规则特别是证据规则对法官自由心证的制约,强调心证过程与结果的公开。现代自由心证符合证据判断的客观规律,为法律发达国家民事诉讼所普遍接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415.html -
了解详情
意思不一致的表示意思后,预见或应当预见其意思表示将导致对方的信赖而仍与之实施法律行为,此为表意人主观上有过错。所谓预见,是对信赖损害之先前心理 的一方当事人丧失拒绝权、撤销权,还是主张权,均以在诉讼中丧失胜诉权为最终结果。「参考文献」[1]张文显。法理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2]张文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53.html -
了解详情
力量不等,主动权基本上由一方控制,被强制者处于被动和消极地位。在一方将结果强加给另一方的过程中,可能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也可能诉诸其他力量,故有可能 当事人虽感受到侵害,但自我克制,放弃争议,甚至根本不向对方提出任何问题,以避免冲突,其目的通常在于维持与对方的关系,其动机往往出于当事人对争议可能的收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27.html -
了解详情
规定独立的优先权制度或法定抵押权制度作为否定对方的理由,实际上却有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之嫌。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学者各自是其所是,非其所非,没有 定作人之不动产,有抵押权。 就现行立法而言,虽说学者对《合同法》第286条的性质究竟是法定抵押权,还是优先权亦或是法定留置权说法不一。⑧但以《合同法》第286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704.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还是对方当事人?权利人对于举证义务人享有什么样的权利?这些问题恐非义务说所能说清楚的。⑵权利可以不行使,但义务必须履行,义务不履行的结果是承担 除名、辞退、解除劳动合同、减少劳动报酬、计算劳动者工作年限等决定而发生劳动争议的,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上述劳动争议案件,通常因劳动者对用人单位作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0261.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行政博弈因此而起。作为一种立法权与行政权相互制衡、直接较量的结果,由立法—行政博弈所形成的对策均衡,一般都被限定在立法者能够容忍、行政主体可以接受 主体的生产经营决策。因此,无论是行政主体还是市场主体都不能完全准确地预测对方的策略选择,这就决定了经济行政法律关系中存在着多种策略选择-尽管最优均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972.html -
了解详情
(三)当行政指导作出后,受指导者确是出于自愿而接受了该指导,结果由于行政指导的内容本身违法而使受指导者遭受损失,如国家明令禁止走私行为,但有些地方政府从 了行政指导的不予救济性。但是,在实践中,行政指导这种内含事实强制力的行政行为的确会给相对方的权益造成损害,给行政指导以救济,不仅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346.html -
了解详情
职权给赔偿请求人造成了人身或财产损害进行的赔偿。民事案件中的侵权赔偿案件是由于一方当事人(被告)的侵权行为侵犯了对方的人身和财产权利,对造成的损害 一定的举证责任。赔偿义务机关应当提供证据证明其违法司法行为与赔偿请求人提出的损害结果,没有因果关系,如果不能提供证据证明或者所提供证据不能充分证明违法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61.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的证据(依据);其二、让当事人在一个高度透明的状态下提前熟悉对方的证据(依据),公平地做好充分的诉辩防卫和攻击准备,从而促使法庭审理最终接近于客观 阶段对3与X从总体上予以正确阐明,则法院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支持与否的判决结果Y势必公正高效地水落石出。 可以预见,X=a+b+c、3+X=Y这一行政 ...
//www.110.com/ziliao/article-824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