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令劳动监察部门难以操作;即便勉强执法,一旦执法对象发起行政诉讼,劳动监察部门也将面临证据规则缺失的窘境,[34]不如不作为以规避诉讼风险。并且,《劳动法》 而设定这一制度须有法律明文,我国目前为此专门立法的可能性又很小。如此看来,高额行政处罚可以替代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威慑功能,不失为法制完善之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750.html -
了解详情
三波的基本目标。{1}然而,与行政(及行政诉讼)法学、刑诉法学不同,由于司法裁量权从未构成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中心议题,民诉法学界及民事审判实务界对它 未必比后者更加合理可靠。(3)可能削弱设置审级制度的意义。如果上诉法院得以自己的判断更换一审法院的裁量结论,等于替代原审法官作出选择判断,从而忽略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6.html -
了解详情
《人民法院第三个五年改革纲要(2009-2013)》中提出完善民事、行政诉讼简易程序,明确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范围,制定简易程序审理规则探索推行远程立案、网上立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12]林琍:论我国民事诉讼简速程序的制度定位和价值取向,《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6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07.html -
了解详情
法治发展的总体态势,决定了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的推进必须采用保守性态度。对于传统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保持应有的尊重,不轻言批判、重构,因为目前法治发展最大的问题 环境状况的恶化。参见王曦:《论新时期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战略突破口》,载《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2期,第5-11页。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51.html -
了解详情
稳定要求更高,全面加强调解工作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有效路径。在我国现行的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和人民调解三大调解制度体系中,司法调解的机构、程序、效力诉讼法作出 协议的不承担责任,除非有证据表明调解员故意或有受贿行为影响调解的公正,否则不得就行政调解争议本体以调解机构为被告进行行政诉讼。 6、单方强制原则。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012.html -
了解详情
的方法。如目前我院经常采取的为建筑单位和居民做调解工作,以建筑单位的经济补偿来弥补居民所受到的损失。这种利益衡量原则的实际运用可以说是在维护现有法律 余地也大为增加,司法能动性大为增强。[7] 1、案件受理:由于我国确立行政审判的时间比较晚,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也不完善,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一直是学界争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887.html -
了解详情
具有的管辖权问题,从而,先决问题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我国虽然没有采取普通法院与行政法院分离的制度设计,但存在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的分工,两种诉讼分别由不同的审判庭 ,但对整个行政确认类均有参考价值。笔者认为,对行政先决问题的诉讼程序还要做以下完善。 (一)应引进答辩失权理论,限定当事人对行政行为法律效力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449.html -
了解详情
要求,对行政法治建设起到一定作用。同时,证据交换制度还有助于矛盾的消解。我国行政诉讼法虽然规定了行政诉讼不适用调解,但是,我国行政案件却大量适用庭外和解,原告的撤诉率 制度还不熟悉,甚至在实践中还较少使用,但这一制度的出台毕竟在我国行政诉讼程序的完善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随着理论界和司法实务界对该制度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497.html -
了解详情
不能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致使像东北一些地方行政相对人选择到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行政诉讼案件数量甚至还大大超过行政复议案件数量。 (2)政府法制机构对行政 日),原载《江西政府法制》第一期,见江西省政府法制办网站, 2006-3-23 [10]白冬红(广州市公职律师事务所),《我国公职律师制度试点实践中存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8290.html -
了解详情
超出法定期间就丧失了向有关法定机构请求保护的权利。法律规定这两种时效制度的目的都是为了及时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同时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 2、 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这种审查是行政诉讼的范围,提起的诉讼是行政诉讼,应由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审理,做出的判决、裁定是行政判决或裁定。劳动争议仲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3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