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实惠”的选择——与加害人私了“和解”解决,由犯罪分子或其家人支付被害人一定的赔偿,被害人不再向公安机关报案;更有甚者,被害人当庭撤诉或更改陈述,帮助被告人逃避 看,在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基于对被害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大都确立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的合法性。如法国刑事诉讼法第三条第二款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9719.html -
了解详情
,解决的是当事人之间的民事争议,就应当依据民事实体法进行裁判。目前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对精神损失的不予赔偿的做法,就与民法规定相悖。 ,http://www.cctv.com。 [8]《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01条规定:人民法院认定公诉案件被告人的行为不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4364.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是否受理刑事案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民事诉讼问题的批复》规定,对于 数额的标准,我国的死亡补偿费是法律化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9条的规定,死亡赔偿金按照受诉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58.html -
了解详情
民诉法的相关规定,也不失为一良策。 (三)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受害人(及其家属)提出精神损害赔偿的请求时,应予支持。我国刑法第36条第1款 受刑罚追究,没有让其在犯罪中受益;另一方面,可以提高被告人及其家属进行退赃和赔偿的积极性,有利于维护受害人的合法权益,有利于恢复被犯罪所破坏的社会关系。也较符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544.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的权利保护问题。另一方面应重视被害人、被告人与社会公共利益的平衡。社会公共利益对于诉讼程序设计上的重要性,正如一些学者认识到的,是在分配和行使个人权利是决不 载《法学》2008年第3期。 3、 王春芳:《论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载《社会科学论坛》2007年第6期(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630.html -
了解详情
那么调解就是首选途径。 2、调解有利于实现程序资源配置中的经济效益和非经济效益。诉讼程序的效益既包括经济效益,还包括非经济效益,如社会秩序的恢复、国家法律威严 考虑,虽然是从轻情节,还是应在法条中明文规定是否确属从轻情节。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调解中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缺失问题,应统一司法尺度,将精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51.html -
了解详情
,笔者拟从以下几方面浅谈拙见。 一、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赔偿前提 最高人民法院1994年3月21日公布的《关于审理刑事案件程序的具体规定》第62条规定:因 被害人在名誉、荣誉等方面造成严重损害,法院应根据情况对被害人在附带民事诉讼中提出的精神损失赔偿请求予以支持。故意杀人、抢劫、重伤、绑架等暴力性犯罪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086.html -
了解详情
。损害之回复,为使被害人以外之人回复被害人所受损害之谓。” 而根据大陆刑事诉讼法,如果以被告人造成非物质损失,例如名誉上的损失,人格上的损失等作为诉 行为,其人身权包括了名誉权、人格权等等,精神损害赔偿在该法的司法解释中已经得到了肯定。因此,大陆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损害赔偿请求的范围不仅与台湾的类似制度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258.html -
了解详情
,它对犯罪受害人民事权利的保护是不利的。笔者无从知悉最高法院通过司法解释完全堵塞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渠道的真正意图,但仍可根据相关法律规定 可能形成误导司法等相关弊端。如司法解释规定可以将被告人对被害人物质损失的实际赔偿情况作为对被告人量刑的情节予以考虑,笔者认为颇值得商榷。理由很简单,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98.html -
了解详情
的规定第1条第2款明确指出,对于受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即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范围只限于物质损失,不包括 、改变双方对案件性质和法律理解方面的不正确认识,促进调解的达成。 刑事法官应对被告人和受害者一方进行引导,引导犯罪人真诚悔罪,引导双方选择调解作为解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232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