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自认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缺陷。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开始接受诉讼中的自认,标志着我国 自认及其效力》 作者:徐新 来源:法律图书馆 [13]《当事人自认对司法判断权的合理约束及其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贺小荣 《人民司法》2002年第6期 [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29.html -
了解详情
,总准确率为87.8%,不可确定率为12.2%,其中刑事案件准确率为92.5%,民事案件准确率83%。[1]据《法制日报》报道,从1994年到1999年,沈阳中院已 》,载《中国司法鉴定》2004年第3期。 [24] 韩冰:《测谎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载《行政与法》2007年第6期,页105。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9.html -
了解详情
不提交答辩状,视为不存在争点,也就无须提交审判,在审前准备程序中即能够加以解决。因此,原告原则上自行送达诉状,而被告则必须在规定的 [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293. [5][日]笠井正俊.民事诉讼中的争点和证据的早期整理与自主开示[J].比较法杂志,1995(1). [6][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982.html -
了解详情
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自认作为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弥补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缺陷。这表明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开始接受诉讼中的自认,标志着我国 自认及其效力》 作者:徐新 来源:法律图书馆 [13]《当事人自认对司法判断权的合理约束及其例外》 最高人民法院:贺小荣 《人民司法》2002年第6期 [1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131.html -
了解详情
超过举证时限,要求法院裁决该证据无效。这种裁决在我国很少,主要是因为在我国民事诉讼中,一方当事人对对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异议,通常都被转化为 的作用[M]·日本:成文堂,1990·25。 [2][日]兼子一,等。条解民事诉讼法[M]·日本:弘文堂,1986·310。 [3]休谟。道德原则研究[M]·北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558.html -
了解详情
以外,在性质和特点方面并没有与那些形成于我国国内的证据有根本的区别。域外证据在民事诉讼中的作用,与国内证据也无二致。 然而,由于域外证据的 诉讼法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赵维田。世贸组织(WTO)的法律制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7]肖永平。肖永平论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059.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度。(二)大陆法系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在大陆法系国家,实行的是自由心证的证据制度,在证明标准上则要求达到“内心确信”。这里所谓“心 ,民事举证责任研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238。[4]江伟主编,证据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117。[5]李国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89.html -
了解详情
提供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证据,法院能认可对方当事人的主张为真实的规定等⑥。不过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理论界还是司法实务部门均未对诚信原则在民事诉讼中的适用表现出 。依照德国法,真实义务分为两种,一种为完全陈述义务,凡主张法律关系存在的当事人对构成法律要件事实应负完全责任,所以当事人应对此项事实作完全陈述;另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966.html -
了解详情
导致名誉降低的风险。 第二,测谎的案件仅限于难以取证的复杂疑难案件。在民事诉讼中,测谎只能在缺乏证据或出现证据均势、证据相互矛盾、双方举证都达不到证明 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65页。 [23]吴丹红:《民事诉讼中的测谎》,《中外法学》2008年第6期,第881页。 [24]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6258.html -
了解详情
,不需证明。由此可见,司法认知在国外都已有了明确的立法,概念也很明确。司法认知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我国也逐渐受到关注。对于司法认知度 确认其真实性,并将其作为审判案件的证据,从而免除一方当事人的举证责任的一种诉讼规则。 由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民事诉讼司法认知有以下特点: 第一,主体唯一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32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