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两位作者都是经济学家,但该文讨论的却是一个民事诉讼过程中的问题。作者试图从法院判决书中收集数据,并运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为什么大量缺少模糊 ,对于原告高胜诉率这个看似简单实际上相当复杂的问题,《逆向》仅仅用一个基层法院一段时间的数据(半年)进行分析似乎不足以说明问题。例如,作者认为样本中发现原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260.html -
了解详情
。主要着眼于证人出庭所涉及到的法与社会关系这一理论视角,我们对若干基层法院有关民事诉讼的实务进行了实证调查。这项调研首先提出并试图在一定范围内寻求解答的 未采信也按卷宗里不予采纳出庭证人证言的表述来加以统计。 [7]未表述主要指判决书中没有对出庭证人的证言做出任何判断或记载。此外,因为统计上的疏忽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8306.html -
了解详情
法虽然仍体现着国家权力的干预及强职权主义方向,但却弱化了法院的职权,赋予了当事人更多的民事诉讼权利。然而,现行民诉法所存在的致命缺陷又是不容忽视的,它规定 得到救济。如许多案件从一审到二审再到再审,又从一审到再审,程序用了一遍又一遍,而判决书却一模一样。官司一打就是十多年,最后权利人拿到的胜诉判决书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4075.html -
了解详情
才可能被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案方式加以运用。一方面,法院作为政法机关的定位为这种优越地位提供了制度保证;另一方面,当时民事诉讼相对狭窄的受案范围,以及社会上比较稳定和 在表面上看不出任何问题,但是在事实上却不能真正称的上公正。因为判决书不可能反映出庭审的每一个环节,而只要这些环节中的一个出了问题,就可能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16.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制度。双方当事人签收后的调解书,与判决书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对当事人和法院均产生拘束力。 民事诉讼调解制度,不仅在中国深入人心,在国际上也被不少 调解必须遵循当事人自愿原则,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的原则,合法原则。当事人自愿作为法院调解的根本性原则体现了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应该予以肯定。但查明事实、分清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12.html -
了解详情
、董存智、窦勇、史儒、吕明珠、周冬梅、史佳宁提起附带民事诉讼一案,原审法院于2008年9月10日先行对刑事部分作出了(2008)沁刑初字第 有:(2008)沁刑初字第112号刑事判决书。(二)附带民事部份1、被告人卫大军驾驶的豫H58067号重型货车系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董占中所有。董占中于2007年8 ...
//www.110.com/panli/panli_7999259.html -
了解详情
人的诉讼标的共计25万余元,调解不成,法院判决三名附带民事诉讼被告人分别连带赔偿两名附带民事原告人各种损失共计24万元。该判决生效后,丁某归案,李 生效的判决书便具有执行力,这两份判决书如果都能得到全额执行,那么两附带民事诉讼原告将会得到双重赔偿,这种情况在理论上是完全可能发生的。 类似的事情屡见不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0520.html -
了解详情
可能被作为一种基本的结案方式加以运用。一方面,法院作为“政法机关”的定位为这种优越地位提供了制度保证;另一方面,当时民事诉讼相对狭窄的受案范围,以及社会上比较稳定和 尽管在表面上看不出任何问题,但是在事实上却不能真正称的上公正。因为判决书不可能反映出庭审的每一个环节,而只要这些环节中的一个出了问题,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92.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败诉方应当接受法官作出的对其不利的判决。[21]在现代民事诉讼制度中,当事人的自我责任同样是法院对裁判作出解释时经常用到的理由。如果一方当事人主张了 高级人民法院于2008年6月12日作出(2007)豫法二终字第1号民事判决书,最高人民法院于2009年4月1日作出(2008)民申字第1364号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513.html -
了解详情
的司法常务主任申请登录判决,原告胜诉并获得讼费[68]。根据《美国联邦区域法院民事诉讼规则》第八条第4款规定,如果被告在答辩状中没有否认原告在诉答 之期间已过,则不得重新作出该行为。根据我国91年民事诉讼法,在提交答辩状期间之后才提出管辖权异议,或在一审判决书送达次日起十五日以后才提出上诉状或在判决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29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