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基本,在刑法条文的表述中,它就应当处于较罪刑法定原则更突出的位置。所以,笔者认为,应当将现行刑法中的第三条与第四 . [36]霍布豪斯.自由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37]赵秉志、于志刚.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5). [38]赵汀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8.html -
了解详情
实证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90页。 [23]陆邦全:《论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载法苑精萃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刑法学精萃(2005年卷) ,第41页。 [33]前引[13],第30-31页。 [34]参见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8页。 [35]前引[26],第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84018.html -
了解详情
支配地位的功利型预防论的刑罚目的观忽略了国家创制、适用、执行刑罚活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忽略了刑罚目的与罪刑法定和罪责刑相适应原则之间的辩证关系。 刑罚对犯罪人再犯可能性的遏制和消除作用入手提出了以人身危险性为核心的刑罚个别化原则,即刑罚轻重应当由个体犯罪人的人身危险性和未来复归社会的可能性的大小来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0373.html -
了解详情
克( Reinhard Frank, 18601934)从对人的主观进行价值评价出发,提出了规范责任论。他在1907年为吉森(Giessen)大学法学院成立三百周年纪念所撰写的 重判,轻罪轻判,罪刑相称。{39}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刑法》第5条是关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规定。{40}在德国刑法学中,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726.html -
了解详情
朗克( Reinhard Frank, 18601934)从对人的主观进行价值评价出发,提出了规范责任论。他在1907年为吉森(Giessen)大学法学院成立三百周年纪念所撰写 重判,轻罪轻判,罪刑相称。{39}也有学者认为,我国《刑法》第5条是关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规定。{40}在德国刑法学中,也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5457.html -
了解详情
细化和方向性指导。该条款前半句是对《刑法》第5条的重述,即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除了对以客观行为(广义的)为事实基础的违法性程度进行权衡之外,还 }[日]曾根威彦.量刑基准[A].西原春夫.日本刑法的形成与特色日本法学家论日本刑事法[C].李海东等.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出版社,1997. {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46.html -
了解详情
细化和方向性指导。该条款前半句是对《刑法》第5条的重述,即罪责刑相适应原则,除了对以客观行为(广义的)为事实基础的违法性程度进行权衡之外,还 }[日]曾根威彦.量刑基准[A].西原春夫.日本刑法的形成与特色日本法学家论日本刑事法[C].李海东等.北京: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成文堂出版社,1997. {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4331.html -
了解详情
罪责刑对称与司法上的罪责刑相适应,是各国刑事立法、司法及刑法理论研究所追求的理想目标之一。早在数百年前,贝卡里亚就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 ,笔者认为,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立法措施加以解决。具体而言,应当基于维护罪责刑相适应原则和贯彻罪责刑对称关系,合理地使用刑法典第63条第2款规定的特定减轻处罚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19.html -
了解详情
宣告刑到底应确定为10%还是20%或30%等,同样需要要依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所作出的定性取向,即对某个具体量刑情节进行定性分析而确定一个具体比例。 刑罚目的新论[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3):注释7. {11}马克斯韦伯.论经济与社会中的法律[M].张乃根,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312.html -
了解详情
配置、具体刑罚裁量与执行上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二)有效实现刑罚目的是完善刑罚体系的终极追求目标 在刑罚论中,刑罚目的是最重要的 刑法现代化研究[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 [4]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第3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5]刘志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64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