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让他锁门后下楼再开一间房以备换钱时用,并称美元在某饭店,由自己和李某出去取美元。三人将旅行箱放在房间一起下楼后,吴铭乘机用另一把钥匙打开 骗得对方的信任,自动地将200万人民币置于其控制之下,符合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第二种观点认为刘东、吴铭的行为应认定为盗窃罪。理由是:本案中,刘东、吴铭是以诈骗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1919.html -
了解详情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秘密方法窃取他人财物,其行为构成盗窃罪。 【评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意见。盗窃罪与诈骗罪的区别,从上述的定义可见,主要在于取得财物的方式 使之产生错误认识,从而自愿地交出财物。该案中,被告人尽管实施了假意购买金首饰和离店去兑换港币的欺骗行为,但该欺骗行为的目的是为了实施秘密窃取,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182.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许某系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许某系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构成盗窃罪。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首先,许某 中自愿交付的内容应当理解为公私财物本身,而并非信用卡。结合本案,由于朱某和银行之间成立存储合同,任何人持卡并确知密码就可以支取该账户内存款,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839.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许某系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第二种观点认为,许某系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构成盗窃罪。 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 首先,许某 中自愿交付的内容应当理解为公私财物本身,而并非信用卡。结合本案,由于朱某和银行之间成立存储合同,任何人持卡并确知密码就可以支取该账户内存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3291.html -
了解详情
种观点认为,许某系骗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第二种观点认为,许某系盗窃他人信用卡并使用,构成盗窃罪。笔者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如下:首先,许 犯罪中自愿交付的内容应当理解为公私财物本身,而并非信用卡。结合本案,由于朱某和银行之间成立存储合同,任何人持卡并确知密码就可以支取该账户内存款,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38450.html -
了解详情
被害人已失去对摄像器材的控制权,诈骗犯罪已实施终了。第二种意见认为该案应定盗窃罪。其理由是:三被告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尽管使用了欺骗手段,但最终是 中,被告人对财物的非法取得究竟是骗取还是秘密窃取,这是本案的争议焦点。诈骗罪的骗取财物是指被告人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使财物所有人、管理人信以为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163.html -
了解详情
和占有转移要解决的问题并不相同。处分行为的最大功能,是区分诈骗罪和盗窃罪,被骗者基于处分行为直接将财物的占有转移到了行为人手中(直接性要件) 20多车,其货物价值差价达20多万元。对于本案,检察院以被告人涉嫌诈骗罪向法院提起了公诉。参见http://www.fpshou.com/showart.asp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830.html -
了解详情
得逞;而民事欺诈行为人一般无须假冒合法身份。 此外,受侵犯权利的属性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财物所有权,作为犯罪对象的公私财物,并未充当经济合同设定的权利、 这样的结论:财产损失是否是被害人处分财产的行为所导致的,这是区分诈骗罪和盗窃罪的关键。在通常情况下,只要按照这个标准进行界定,就不难区分。即使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0810.html -
了解详情
行为人的欺诈行为对事实真相产生错误认识,进而出于真实的内心意思而自愿处分财产。诈骗罪的构成要素是:行为人采用了欺诈的手段;受害人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受害人基于 下,财物被犯罪行为人秘密取走。因此,区分诈骗罪和盗窃罪,关键还是看受害人在整个事件中所起的作用。诈骗罪中,受害人是主动把财物交付给犯罪分子;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3094.html -
了解详情
。 分歧 对于本案的定性,主要有两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王某构成诈骗罪。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系统漏洞,采用欺骗的手段骗取**公司的 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基于错误认识处分财产→行为人取得财产→被害人受到财产 上的损害①。 事 实上,虽然诈骗罪和盗窃罪都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侵犯财产型犯罪,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00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