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我国刑法第13条的规定,揭示了犯罪应当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等基本特征,其中作为犯罪本质特征的社会危害性是认定 ,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7475、81页。 ⑹参见储槐植:《刑事一体化》,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第485486页。 ⑺参见《上海市静安区人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1237.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刑法规范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判断待评价的行为是否具有合刑法性,即刑事违法性。[47]前苏联-俄罗斯刑法理论关于犯罪和犯罪构成的论述即是如此。 在 立场规定行为构成(Tatbestand)是法定构成、法律构成,将它与刑法分则的刑事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等同起来。[53]而前苏联刑法主流的观点认为,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41.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行为应当导致国家采取刑法反应措施{2}(P.44);在司法阶段,在认定了追究刑事责任必需的最少的要件总和之后{2} (P.44),仍然有可能在法律条文字面客观 不能从入罪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否则,社会危害性不仅会产生与刑事违法性混同或者争先适用问题,而且必然会导出支持类推适用法律的结论,从而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418.html -
了解详情
适用刑法规范进行评价的目的在于判断待评价的行为是否具有合刑法性,即刑事违法性。[47]前苏联-俄罗斯刑法理论关于犯罪和犯罪构成的论述即是如此。 在 立场规定行为构成(Tatbestand)是法定构成、法律构成,将它与刑法分则的刑事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等同起来。[53]而前苏联刑法主流的观点认为,犯罪构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500.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行为应当导致国家采取刑法反应措施{2}(P.44);在司法阶段,在认定了追究刑事责任必需的最少的要件总和之后{2} (P.44),仍然有可能在法律条文字面客观 不能从入罪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否则,社会危害性不仅会产生与刑事违法性混同或者争先适用问题,而且必然会导出支持类推适用法律的结论,从而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05.html -
了解详情
什么行为应当导致国家采取刑法反应措施{2}(P.44);在司法阶段,在认定了追究刑事责任必需的最少的要件总和之后{2} (P.44),仍然有可能在法律条文字面客观 不能从入罪的意义上使用这个概念,否则,社会危害性不仅会产生与刑事违法性混同或者争先适用问题,而且必然会导出支持类推适用法律的结论,从而威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804.html -
了解详情
本质一元论把社会危害性作为犯罪的唯一本质特征,把应受刑罚惩罚性看作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当然结果,不仅使得犯罪三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存在矛盾,而且不能 M).法律出版社,2000.2. 刘 科 作者简介:刘科,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讲师、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学术秘书。 文章来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3102.html -
了解详情
要予以协调,引入论仍然存在实现的困难。 2.关于犯罪特征及其关系的争论 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统一论。刑法中向来存在秩序本位价值观和自由本位价值观的对立, 的不足,但是从一开始就被限定在法律的范围之内,没有社会危害性就谈不上违法性,而社会危害性只有得到刑法上表现时才能成为犯罪特征, 学者研究中从来没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064.html -
了解详情
方面,处在从属地位。因此,社会危害性在刑法典规定的犯罪概念中处于决定性的地位,而刑事违法性只是社会危害性的法律反映,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当现实生活中出现 期待避免犯罪行为实施合法行为,这时即使能够认识犯罪事实或能够意识该事实的违法性,对行为者也不能追究其故意责任或者过失责任。 [27]这一理论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917.html -
了解详情
危害性错误,那么就比较容易确定这种错误的归宿。本文采纳了“构成要件事实错误、违法性错误”的新分类,却对后者改称“社会危害性错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外刑法 是故意的必要因素,但同时又指出成立犯罪故意要求有社会危害性认识但不要求有刑事违法性认识,明显地把二者分割开来。这种见解在我国理论上是很普遍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251.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