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逮捕必须经过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的逮捕条件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尽管在证明标准上低于法院作出有罪判决的标准 的规定,依照刑法相关规定不负刑事责任的人和依照刑事诉讼法相关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对起诉后经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有期徒刑、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0929.html -
了解详情
的部门,诸多社区帮教人员并未接受过专业的社区帮教培训,并且社区帮教人员缺乏,不能够满足现阶段我国社区帮教的现实需求。如何尽快完善、明晰社区帮教机构的设置并培育 (试行)》,对达到不起诉案件质量标准、不起诉错误和不起诉质量不高三种情况的案件进行了列举,其中特别对适用和不应适用《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946.html -
了解详情
但实际上却是形成了无可辩驳的连续拘传。(2)取保候审适用情况混乱。首先是取保候审标准任意化问题,这与法律规定本身存在缺陷不无关系。一方面法律规定对可能判处管制、 而存在的。我国的取保候审与逮捕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它不是逮捕的配套措施。根据《刑事诉讼法》第58条的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795.html -
了解详情
重新提起公诉,也可以做出不起诉或者建议公安机关撤销案件的决定。应当说,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在确立撤回起诉制度方面,并未取得刑事诉讼法的明确授权,属于对 这是笔者2006年在江苏某基层法院进行调研时所获知的针对审判人员的年度考核标准。 [3]这些考核办法是笔者2007年3月在北京某区检察院作调研时了解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68.html -
了解详情
本应被判刑者免除了刑罚。这些都有损执法的严肃性。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废除免予起诉制度,同时扩大不起诉的范围,授权人民检察院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 提供根据;第二,为划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界限提供标准;第三,为无罪的人不受非法追究提供法律保障。因此,严格按照刑法规定分析犯罪构成,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534.html -
了解详情
的效果。 作为定案的证据,要做到确实、充分。根据刑事诉讼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证据不充分的,在审查起诉阶段,人民检察院可以退回补充侦查。对于经二次补充 去审查判断证据的司法习惯,做到具体案件作具体分析。只有创造性地总结和运用认证标准,才能达到正确认证的目的。 3、灵活操作认证程序和认证方式,提高认证效率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4131.html -
了解详情
措 施是否超限及解除、变更强制措施的意见一并提出,依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四十二条规定的不起诉条件,辩护律师根据法律规定同时有责任向检方提出不起诉 具体的操作规程,包括具体审查、排除非法证据的程序、对证据合法性证明责任、证明标准及询问人员出庭作证问题。 《办理死刑案件证据规定》对证据裁判原则、程序法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985.html -
了解详情
标准,但法律技术的不同特征是第二位重要的,关键性的标准是哲学基础、正义观。我国目前实行的刑事诉讼法是1979年颁布,1996年修正,经过10余年的发展, 应当判刑等依据刑法的规定,实行罪行法定主义。对刑事被告人的侦查、起诉、提起公诉、审理、执行等适用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原告人提起诉讼的时间、法院管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89.html -
了解详情
新的问题,修改的背景我概括两点: 第一,大量违反法律程序的情况得不到根本的治理。这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一个大背景。1996年修正后的《刑事诉讼法 意味着一定不追究责任。和解有两种后果:一种是不追究责任,或是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或是检察院不起诉、或是法院判无罪;还有一种是根据犯罪情节判处比较轻缓的刑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132.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被害人第二次被害人化问题依然没有合理解决。建议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保护隐私权的总则性条款,在侦查、起诉和审判阶段设立分则条款,通过立法规范司法与媒体 没有明文。 (二)审判阶段对涉及个人隐私案件的判断标准模糊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涉及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各地法院对于那些属于涉及个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