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或者应当受到怎样处罚的不正确认识。后者,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是否影响犯罪成立的事实情况的不正确认识。持这种分类主张的学者 ,决不能因行为人不知法律、欠缺违法性认识而免除或减轻其刑事责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行为人违法性认识的欠缺,即使不是借口,也并不妨碍其对行为本质(社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70.html -
了解详情
不冲突。表面上看, 与被害人达成和解的人比没有与被害人达成和解的人所受到的法律制裁有所不同, 而且与被害人和解的具体途径往往是加害人对被害人进行了 是否要在法律上承认) 、刑事和解调停的步骤和方式(怎样的步骤保证刑事和解制度中当事人确实自愿和解) 、没有发动诉讼程序的刑事和解是否需要由司法机关加以监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8254.html -
了解详情
政策的内容直接写进刑法典或者刑法修正案中。被害人过错作为量刑情节在有关指导故意杀人罪的刑事政策中明确表达,它预示了一个趋势:被害人过错作为量刑情节有必要而且必将 真实的客观危害和主观恶性基础上,才能给犯罪人以公正的处罚,才能真正实现公正司法。 (二)恶法改良 2006年4月21日晚,许霆来到天河区黄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49.html -
了解详情
更没有规定证人不出庭作证相应的处罚制度。然而,世界各国都对证人必须出庭作证作出了明确的法律规定。证人出庭作证是证人应当履行的义务,应在《刑事诉讼法》及其他相关立法中 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然而,在我国基于传统的观念,很少有学者提及也未受到立法部门的重视,仅仅对外交人员和部分领事人员规定了拒证权。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50.html -
了解详情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尽快修改新《刑法典》,增加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的罪名,促使证人出庭作证,否则将会受到刑罚处罚。证人拒不出庭作证罪可规定为:证人经人民法院依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2版,第242页。 [2]王国枢著:《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2版,第224页。 [3]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462.html -
了解详情
和放肆,婚前性关系和同居以及婚外恋,婚外性关系大量地发生,原有的家庭关系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家庭暴力和问题家庭不断增多,造成家庭成员特别是青少年产生恐惧 处罚。它们通过这些反应,来表明国家对犯罪行为的态度,使人们明白什么样的行为将被国家视为犯罪并予以处罚,从而可以给行为人提供一个价值判断。一般而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665.html -
了解详情
:(1)希望加害人得到报应和道德谴责,有些被害人在被害后,无论其损失怎样地得到赔偿,总是义愤填膺地希望加害者得到加倍制裁,才能抚慰其被害情绪;(2 当事人的空间距离。如果当事人距离很远,实施刑事调解会有许多障碍。 4.对达成调解协议的被告人可以予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并纳入法定从轻、减轻、免除处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2455.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的正式认可,这样便出现了针对同一案件同时存在两套不同救济的奇怪局面:国家依法对犯罪的处罚,无论从重还是从轻,均不能令当事人感到满意。除非获得合理 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最高人民法院经审核后认为,被告日孙金根对于赖某死亡后果不负刑事责任,原审人民法院对孙金根类推定罪量刑均不当。经审判委员会讨论,该院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9690.html -
了解详情
民法通则》及《继承法》中亦有无主财产和无人继承的财产归国家所有的法律规定。 从程序上说,无主赃款赃物应依怎样的程序处理呢?对此,我国现有的法律亦 。当然,这一点很难归咎于执法者。因为,我国目前法律的性格就是注重对行为和行为人的处罚,而漠视对涉案物的法律认定。法律本身没有规定,怎么能苛求执法者?要从根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3908.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目的展开。[23]在一定意义上,一部法律制定的怎样和实施的怎样直接是这部法律要达到怎样的目的的反映。 中国现行选举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规定的呢? 、报复的。 这个修改在法律语言表述上比原来更准确了,增加了行政处罚的规定,把刑事处分改为刑事责任。把贿赂单列则嫌罗嗦了,应当通过法律解释解决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05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