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同时也是行政诉讼存在的灵魂。双方达成调解协议后,需要双方当事人对法院进行相一致的陈述,由法院对调解协议的合法性进行审查。这里的合法性审查是 ,2002年9月版,第1465页。 [13] 参见王养庆主编:《建立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可行性探讨》,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168页。 [14] 参见(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7751.html -
了解详情
只能向赔偿义务人主张权利,其权利也只能由赔偿义务人协助才能实现。人身损害赔偿协议是一种特殊的合同,是受害人的人身权受到侵害,是一种侵权责任,应当从保护 效力。就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或者—般人身损害赔偿,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或者在公安机关主持下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反悔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应保护其诉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7972.html -
了解详情
对当事人权利有较为详细的规定,但对当事人应承担的法律义务却未作规定。民诉法还规定达成调解协议后调解书送达前一方有权反悔。这对反悔的一方权利 工作的疏忽大意甚至徇私舞弊及其他有损公正的行为。应比照审判中的错案追究制建立对调解人员的较为严格的责任追究机制。 对调解书的不可上诉似乎无可非议,那么再审尤其是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2124.html -
了解详情
所以审判人员或者被告人的近亲属在做被害人思想工作时,都以达成调解协议后由被告人亲属赔偿,而且判决后被告人坐牢无法执行,即使被告人释放出来也由于无执行财物而 他们了解诉讼中潜在的有利点和不利点,以促使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 4、对当事人的反悔权严格加以限制。赋予当事人无限制的反悔权损害了法院的权威、不利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46.html -
了解详情
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双方未达成调解协议,则转入审判程序,一种是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调解协议经送达,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发生与判决相同的效力。但是, 三人可以是律师或由法院认可的其他公民,将上述人员列成一份名单,由当事人自行选择调解人。对上述调解人的认可资格可以参照《仲裁法》关于仲裁员资格的认定。4、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9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助理员(法律服务所所长),专家、学者,以及亲朋好友等。他们当中有的人与当事人工作、生活、学习在一起,对情况比较熟悉,对纠纷比较了解;有的人在某个 的方式。《若干规定》还规定,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委托上述单位或者个人对案件进行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确认。此为司法解释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97.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必再经过诉讼程序。最后,在调解书的结尾部分,可作这样表述:“上述协议及担保,符合有关法律规定,本院予以确认”。5、关于不得附判决条件的 协议制作调解书。”据此,在诉讼程序中,当事人自行达成和解协议或达成调解协议后,只能请求人民法院制作调解书,而不能请求人民法院制作判决书。[25]因为人民法院制作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896.html -
了解详情
、成本较低、职业特征明显等等。但相较而言,其弊端更为严重:其一,调解的自愿性原则徒有虚名。由于调解者同时又是审判者,那么,调解者必然胸怀审判者的利器,致使 月1日起实施)第33条规定:经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达成调解协议后,双方当事人认为有必要的,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三十日内共同向人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2110.html -
了解详情
法官身上分离出去。 (七)调审分离有利于消解对民事权利保护不力的批评 当下的法院调解确实存在对民事权利保护不力的问题,[40]尤其是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 的强制下达成为前提的。实行调审分离后,调解法官不再拥有判决权,强制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的机制已不复存在,对法院调解的上述批评很大程度上得以消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8149.html -
了解详情
、及时的原则。 第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指导企业开展劳动争议预防调解工作,具体履行下列职责: (一)指导企业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 (二)督促 。 在前款规定期限内未达成调解协议的,视为调解不成。 第三十条当事人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一方当事人在约定的期限内不履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362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