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内容;虽为贯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但非实体法的权利内容规定,而是诉讼程序中的方式方法、操作程序方面的规定,针对目前的情况单独立法较为合适,待 ,但如果施害方无钱可执行或案子进入漫长的司法程序,这些受害人就无法及时得到赔偿。 对于刑事被害人国家赔偿制度的建立,人们充满了期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张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99.html -
了解详情
责独立参加诉讼,发表意见。因此,在刑事诉讼中,被害人应与国家代表一样享有平等的主体地位,而非刑事归责由国家,民事归责归被害人。而我国法律对于 在刑罚执行阶段的服刑情况无从了解以及知情权缺乏程序上的保障等。 3、刑事案件被害人无权获取精神损害赔偿 《最高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其中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501824.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程序分流的启动模式:职权行使抑或控辩合意 立足于西方国家的制度运作机理,刑事程序分流的启动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是职权启动模式,由司法人员依法行使 地附加一些处分命令。轻微犯罪处分的附加命令形式可以包括:警告训诫、罚款、损害赔偿、社区矫正服务等,对于酗酒、有毒瘾或精神病的被处分人,还可以做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7225.html -
了解详情
,有权根据被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的申请终止刑事诉讼程序。 从刑事和解在域外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很多国家,特别是成文法国家刑事和解的发展基本都沿循了由实践中的一 条所规定的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这一规定。这表明,刑事和解制度的科学建设非刑事诉讼法一己之力所能解决的,刑法对刑事和解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81898.html -
了解详情
条第2款规定的著作权人在特定情形下有权就所遭受的非财产损害主张赔偿请求权;[15]《刑事追诉措施赔偿法》第7条第3款规定的权利主体有权 :《日本侵权行为法》,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374页。 [3]《民事诉讼程序规则》是1879到1899年《德国民事诉讼法》(ZPO)的稿本。 [4]Motive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2486.html -
了解详情
对于维护法律的权威,保护国家社会利益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缺乏灵活性也使得执行法律后遗留着许多问题。如被害人的基本合理赔偿要求难以被满足、生活陷入 轻微刑事案件。在这些刑法规范中,立法机关对这些轻微的犯罪采用了非刑事化处理的方式,意味着立法机关从一开始就将这些轻微的犯罪视为侵权行为可以肯定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59345.html -
了解详情
构建 关于程序分流,有学者主张广义与狭义程序分流,认为狭义上的程序分流,又称非刑事程序化,是指对特定的构成犯罪的案件,在审前阶段即作终止诉讼的 决定的同时,采用其他措施对犯罪嫌疑人作出处理,如予以警告、罚款,责令其向被害人赔偿损失、提供社区服务等,甚至径行无条件不起诉而撤销案件。[12]因此,公诉环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9437.html -
了解详情
的结果;暂缓起诉与暂缓宣判的实践在很多地方推行;被害人的权益得到高度关注,犯罪人赔偿与国家(通过地方财政)补偿等方式使被害人权利得到切实的救济,而刑事和解 升华以后的理论再回来更加有效地指导实践。 三是刑事法与非刑事法的统一。当今中国的刑事政策是广义的刑事政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方略就是最好的诠释。因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7257.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国家把惩罚犯罪作为自己的使命,并根据犯罪的社会危害程度而非被害人的切身感受来惩罚犯罪。刑法要真正有效地控制社会秩序,离不开公众对每一个刑法规范 ,补偿要依一定的原则进行:第一,补偿要符合先陪后补原则。刑事被害人先行通过刑事司法程序要求赔偿义务人进行赔偿是刑事被害人请求国家补偿的前提。只有当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0020.html -
了解详情
和法治化,消除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不会容许刑事司法机关不守司法道德,违反法定程序的非规范化的刑事司法行为超过社会的容忍限度。鉴此,决策者会适时 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受害人有依照本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的规定是对国家赔偿包括刑事赔偿的主观归责原则。我们认为这一规定是对赔偿请求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867.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