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行为得逞。 四、虚假诉讼案件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民事调解制度 尊重当事人的合意是调解的本质特征,只要当事人自愿达成的调解协议没有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其正当 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并由双方当事人签名盖章的人民调解协议,具有民事合同的性质。第三人如果发现该调解协议侵害他人的利益,可向法院请求变更、撤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31.html -
了解详情
的正常判断。 (四)调解协议的特殊生效与超范围 在《调解规定》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第13条规定的调解协议特殊生效制度。根据统计结果,大多数 由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审判经验的书记员担任调解主持人主持调解。[8]京铁路运输法院探索由书记员主持调解,法官确认调解协议的调解模式。[9]之所以讲调解人多样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783.html -
了解详情
情况下,确认协议的法律效力,使调解成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利,促进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工作方式,以消弭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所产生的尴尬。因此,设立调解制度,将 能够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当事人的权利。 【结语】 调解是人民司法的优良传统,是人民法院解决纠纷的有效途径。每个法官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有的善于依法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8792.html -
了解详情
遵循及时、便民、有限的原则。立案调解工作设立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实现公正与效率的司法主题,为了更好地方便人民群众诉讼,因此立案调解工作人员对纳入立案调解 主持双方当事人在互谅互让和合法基础上进行协商,弥合当事人之间的分歧,弱化矛盾,能够达成调解协议的,即将此案以调解方式结案,不再向裁判法官移送案件。若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984.html -
了解详情
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即为合法。我国司法实践对合法采用的是第一种理解。但是,调解协议的正当性并非来源于它符合法律中的某项具体规定,而是来源于双方当事人对协议 对象,制度设计的核心是法院的职权作用的发挥。由此可见,立法上采用的是职权主义的诉讼模式。具有权威的法官的介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调解协议的达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317.html -
了解详情
时,调停委员会应宣告调停不成立并终结调停程序。在当事人之间无法达成调解协议的情况下,法院听取调停委员的意见后,如果认为适当,可依职权斟酌衡量当事人双方的一切 。 调解除了由法官助理主持外,必要时也可以引入民间调解员参与。民间调解员可以由律师、人民调解员、有关专业人士担任。地方法院应将本辖区内被聘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1780.html -
了解详情
的正常判断。 (四)调解协议的特殊生效与超范围 在《调解规定》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第13条规定的调解协议特殊生效制度。根据统计结果,大多数 由具备法律专业知识和一定审判经验的书记员担任调解主持人主持调解。[8]京铁路运输法院探索由书记员主持调解,法官确认调解协议的调解模式。[9]之所以讲调解人多样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49.html -
了解详情
允许当事人庭外自行进行和解,同时对于此类调解协议,人民法院应当予以确认。但同时注意到,调解协议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不予确认:1、侵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 的倾向。 8、当事人恶意调解问题。调解协议的达成往往是权利人一方作出某种程度的让步以换取更大的主动权。由于社会诚信制度尚未建立,一些别有居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383.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审判三个阶段中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有调解或和解意愿的,司法机关可以委托人民调解组织进行调解,经调解达成调解协议的,司法机关可以分别作出撤销案件、不起诉 犯罪学》,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527页。 [2]杨荣新,《人民调解制度研究》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第五期,第14页。 [3]翟中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58.html -
了解详情
以同样的法律效力(在强制性上有所区分),限制当事人的任意反悔(该假设的前提是制作调解协议的调解机构为法律所认可,不是任意而为)。理由如下:基于 方法便是通过该纠纷解决机制,符合当事人各方面的心理需求。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司法ADR形式,如法院附设调解、法院附设仲裁以及其他形式等{6} 概言之,纠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18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