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与诈骗罪就是一种排他关系,即使承认机器可以被骗,其结局也只是导致诈骗罪与盗窃罪产生交叉,而不能直接否认用拾得的信用卡在ATM上取款的行为符合盗窃罪 刘士心:《论利用ATM机故障恶意取款行为的定性兼论侵占罪、盗窃罪、信用卡诈骗罪实行行为的区别》,《北方法学》2008年第6期。 [22]参见刘明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7886.html -
了解详情
论者指出,该原则的理论基础是纯正身份犯与不纯正身份犯区别相对论。该理论认为:相对于盗窃罪等而言,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属于纯正身份犯;相对于职务侵占罪 》,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 {12}宣炳昭:《惩治贪污贿赂犯罪的理论与实践》,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13}周红梅:职务犯罪中的共同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1825.html -
了解详情
受骗者必须是自然人,如果没有自然人受骗,就不可能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受骗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交付)财产。但是,机器是不 按照上述观点就会产生一个不均衡的结果:在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定刑高于诈骗罪和侵占罪的情况下,如果行为人采取了非犯罪手段获取他人信用卡并使用的,我们只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4038.html -
了解详情
受骗者必须是自然人,如果没有自然人受骗,就不可能基于认识错误处分财产。诈骗罪与盗窃罪的关键区别在于:受骗人是否基于认识错误处分(交付)财产。但是,机器是不能 ;如果行为人使用他人委托保管的信用卡的,在拒不退还的情况下,应以侵占罪论处 [8]。 笔者对于上述观点不能苟同。正如前述,尽管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6190.html -
了解详情
不一。有些国家的刑法有明文规定,如德国刑法第242 条把意图自己不法所有作为盗窃罪的构成要件要素;英国1916 年盗窃法也把永久取得他人财物的意图,作为盗窃罪 不能成为脱离占有物侵占罪的对象。 事实上,从盗窃等取得罪的故意内容和取得财物的行为方式上,就足以把它与毁坏财物罪区别开来。盗窃罪客观方面必须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1629.html -
了解详情
加以明确,便无法明确对二者作如此区分的理由,也便无法揭示区别二者的标准。例如,委托物侵占罪(日本刑法第252条)可以理解为,是作为基于委托物的占有者 杀人罪来定罪并处罚(最判昭31.5.24刑集10.5.734)。 (三)侵占罪与业务上侵占罪[81] 业务上的占有者甲和非基于业务的占有者乙共同地侵占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2962.html -
了解详情
熟悉工作环境、了解货物信息和接触货物的方便条件,所以只能将其窃取行为认定为盗窃罪。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犯罪主体的不同,因此,职务侵占罪 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7428.html -
了解详情
关键词:秘密盗窃、行为方式、传统概念界定、意思表示。正文: 刑法第264条规定的盗窃罪的概念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 为盗窃罪。 两种犯罪都牵扯到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分。 盗窃罪与侵占罪同属财产犯罪,其主体都是一般主体。区别主要体现在:盗窃罪是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74860.html -
了解详情
有罪判决。该项司法解释的规定,是辩护律师进行罪名辩护的法律依据。一、盗窃罪与侵占罪的区别刑法264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的,处三 盗窃罪都以他人财物为对象,都侵犯了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主观上都是出自故意。盗窃罪的基本特征,是违反被害人的意志,使用平和的方式,将他人占有的财物转移为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16761.html -
了解详情
意识上的不愿意行为。对于行为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推定过程中,一定要区别这种行为是主观上的恶意不归还,还是因为有合理的客观因素导致行为人不能归还的 侵占罪的前提,所以用他人遗忘的信用卡取款的行为不符合该特征,不应属于侵占罪。 盗窃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的秘密盗窃公私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秘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845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