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将轻微犯罪行为非犯罪化是当今各国刑法发展的趋势,吸取外国刑事立法的这种有益经验,是刑法现代化的要求。 有的学者指出,中国1979年刑法典颁布 特征说内部也存在不同的具体主张。有学者认为,犯罪包括相当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三个基本特征。 也有学者认为,犯罪包括主客观统一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982.html -
了解详情
益的侵害或者威胁。一般认为,具备构成要件符合性的行为就是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并不能说明行为在实质上是违法的,要确定行为是否在实质上 是对行为人人格的具体价值评价。虽然日本学者小野清一郎先生认为构成要件是违法性的类型同时也是责任的类型化,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可以推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56.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犯罪构成与大陆法系的犯罪成立条件不同,在我国,犯罪是具有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刑罚处罚性的行为,因此,犯罪构成就是行为构成犯罪并且应受刑事 的公正目标。 而我国的犯罪构成结构是封闭型结构,这种立法方法的实质是试图以刑事立法一次性地将国家对犯罪的评判纳入一个体系之中,而排除任何灵活性(法官裁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9837.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应当认识到其行为和结果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通常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但是,当某种行为一向不为刑法所 ,只有犯罪构成事实才应当成为故意的唯一明知的内容[28]。还有个别论者认为,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都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29]。 如何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4386.html -
了解详情
构成要件过失和责任过失的认识因素之一。关键词:犯罪过失注意义务结果避免义务构造违法性认识刑法理论上对犯罪过失的认识,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进步而发展。无论中外 ,更注重行为人的主观恶性,这种主观恶性确切地说是反刑事规范的主观恶性,即只有当行为人具备了刑事违法性认识,进而在该认识基础上实施犯罪,才能充分显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921.html -
了解详情
就不存在脱离社会危害性的犯罪构成要件。人为地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实质违法性部分之判断部分——社会危害性剔除出去之后我国刑法的犯罪构成已经不是本来的模样了 体系观点1.主张对实害行为先以“社会危害性”作社会伦理的价值评价;再以“刑事违法性”对行为从犯罪构成及要件方面作精细考察,在此过程中应尽力贯彻“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057.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的行为人应当认识到其行为和结果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通常不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但是,当某种行为一向不为刑法所 ,只有犯罪构成事实才应当成为故意的唯一明知的内容[28].还有个别论者认为,违法性认识和社会危害性认识都是犯罪故意的认识内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29].如何科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6761.html -
了解详情
之间比较,如果刑罚权发动带来的收益小于保护公民权利带来的收益,这种行为的刑事违法性应被阻却。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学界在认定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时, ,这就是比例原则作用于刑法理论的结果。 从理论渊源上说,可罚的违法性基本上可以从康德哲学中的自律原则(Autonomieprinzip)加以论证。根据康德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75828.html -
了解详情
罪功能: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成立犯罪以及正当化事由。入罪功能则体现在将刑事违法性与社会危害性相结合判断犯罪成立的方面。 2.行政不法与行政犯罪在构成 结合其异常交易行为判断该重大信息属于信息来源可靠的小道消息,信息接受者交易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我国证券市场违法违规现象盛行,内幕交易活动似乎成了公开的秘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44546.html -
了解详情
的,因为,一方面它不像民商法那样可以在诉讼轨道之外得到实施,而只能通过刑事司法程序来适用,另一方面由于它最为关注行为人行为时的内心状态或心理事实及其规范 只能是指法益侵害。 [5]比如对符合构成要件的正当防卫(具有形式理性意义上的刑事违法性),正是由于行为人没有违反规范所以我们才说它是不侵害法益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741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