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除外。 在暴力型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方面,注意到当事人的权利保障,规定:审理强制医疗案件,应当通知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到场。强制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进行 修改中,将检察机关向法院起诉时移送的材料限定为主要证据复印件和照片,这一规定的本意是为了减少法官的预断,将开庭前审查由实体审查转为主要进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01834.html -
了解详情
了解到的国家机密、案件秘密、当事人隐私,律师要自觉保守,不能以任何方式、任何理由向任何人泄露出去。 二、律师在审前程序中如何行使调查取证权 律师的调查 因此需要辩护人在控方移交法院的证词中,对涉及被告人主要犯罪事实的证人证言进行逐句、逐段认真分析,综合判断,提出质证意见。如在开庭前就已发现证人证言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2846.html -
了解详情
已经卖掉,应当退还价款。但该规定仅针对被害人,对其他相关权利人并无涉及,如何通知这些权利人的程序方式也没有涉及。这也造成了实践中侦控机关不经过任何 ,允许在特定情况下紧急拍卖,以变价款代替物品。但在拍卖之前要通知当事人,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并将拍卖结果通知当事人。还应提高保管程序透明度。通过当事人亲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48.html -
了解详情
,只让他阅卷,而不能告知当事人、不能让其辨认,该事实能否成立,该证据真实、合法与否?律师怎样判断,如何确定并如何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辩护?现在 不同法系的国家一般采用不同的披露方式。大陆法系国家一般实行卷宗移送主义,辩方通过开庭前查阅案卷材料的方式获悉控方的证据材料,而英美法系国家采取证据开示制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4582.html -
了解详情
法院审理,判决或裁定才能确定,也取决于法律允许当事人上诉的次数,所以,怎样对待当事人的上诉权、如何赋予和保障当事人的上诉权不能不成为一国在设计审级制度和 这些都极容易导致一审裁判之不公。而二审合议庭成员在开庭前对一审卷宗材料的大量接触,加上事先可能已就第一审法院的请示加以指导以及大量上诉案件采用不开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421.html -
了解详情
因此而获得解决,原来的申诉难变成了申请再审难。当事人向原审法院申请再审,一些原审法院要么长时间不作答复,要么简单地通知驳回,很少能得到再审,当事人向 原因。[17]违反管辖规定受理诉讼是我国诉讼实务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我国民诉法应如何处置这一问题,将来是否有必要把它作为再审的理由,是一个颇为棘手问题。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9556.html -
了解详情
的时间和地点;然后,在10日内依次向被告人、被害人以及被告人的辩护人送达庭审通知和公诉人关于提交审判的请求,作为控辩双方平等武装的必要保障措施之一,辩护人 程序并未设置有关排除非法证据的听证程序,只是安排了几项程序性的工作,包括按照当事人在开庭前7日以前向法院提交的证人、鉴定人或技术顾问名单,由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63106.html -
了解详情
被告放弃或缩短答辩期以便尽早开庭)、归纳式笔录方式、判决内容的省略和一审终审。具体操作方式可考虑在立案后向原告送达受理通知和向被告送达诉状时同时 能确定生效,胜诉当事人仍可据此申请立即执行判决内容。执行部门在申请人提供相应担保的条件下开始执行程序。 关于上述程序分化方案如何与目前法院正在大力推进的各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7817.html -
了解详情
审查起诉部门主导,不起诉的决定也仍需检察委员会讨论决定,听证的程序意义与地位究竟如何恐令人质疑。司法改革的目的并非是为刻意制造咸与维新的假象,而是以保障受 向法院履行举证义务,即举出初步可信的证据证明被告人暴力犯罪嫌疑,当法院采信后再以开庭审查的方式保障当事人的听审权。为保障被不起诉人的诉讼权利,被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6128.html -
了解详情
按其性质、特征分门别类地规定限制滥用的机制。本部分先来解决前一方面的问题。 本文关注的是如何防止法院合法拥有的裁量权被滥用,因此以法律(含司法解释) 而被告认为错误的,应赋予其寻求上诉救济的资格。对于法院职权色彩浓重而不直接影响当事人诉讼权利的事项,例如开庭期日的指定、延期审理的决定、管辖权转移的决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363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