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这两个条件恐怕都不具备。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在第一审普通程序中规定了审理前的准备,但并未真正建立起审前准备程序,审理前的准备基本上是法院单方面的工作 2004年第3期。 在审判庭同时负责审前准备和开庭审理的模式中,一些法院是由法官助理负责审前准备,这样虽然可以使审理案件的法官不会受到被排除的证据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1264.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法》并没有直接规定证据交换制度。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16日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 理的若干规定》中规定,开庭 就会缺乏基本的可信性和效率,就会使我们可以感受 到对抗制所蕴涵的程序正义理念,由于当事人双方的力量对比,尤其是双方律师诉讼技巧的悬殊,常常会被扭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249.html -
了解详情
第四,证据随时提出还会造成人们对诉讼程序的轻视,从而可能导致对正当程序的悖反:造成且助长轻视第一审甚至第二审现象;危害了确定判决的既判力。 由此扩大的直接损失,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4.受我国的失权效果影响的案件要远远高于美国。以2000年民事审判结案率为例,根据有关的统计资料,2000年我国民事经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4.html -
了解详情
提出相关实务操作和立法建议。 一、民事审前程序的现状及弊端。 民事审前程序即庭前准备程序,是指法院受理民事案件之后直至开庭审理之前所运行的一系列诉讼程序的 日为代表进行比较分析。 1、英国:英国是典型的当事人主义审前模式,它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传票令状的送达阶段。原告以传票令状通知被告应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21.html -
了解详情
》)。该《意见》第181条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发现第一审人民法院有下列违反法定程序的情形之一,可能影响案件正确判决的,应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第一款 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2)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3)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4)其他严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11.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将二者绝对区分的必要,也就不需要强烈的失权效果作保障。目前各国有向第一种审理方式发展的趋势,特别是德国,采取了较为严苛的失权制度,以保障集中 ,限制法官在开庭前接触案件和当事人。我国司法实践进行了准备法官与裁判法官分离的尝试,法院审理民事案件时,以一定的期限作为审前准备期,审前准备程序和庭审裁判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763.html -
了解详情
审、再审程序,因此根据司法实践的需要,《刑事诉讼法解释》第89条对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时间进行了适当限制,即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以前 最多45天要结案。当出现被害人在刑事案件已进入开庭准备程序、已经开庭,或者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情形时,刑事审判员有时不得已采用先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712.html -
了解详情
《1948年刑事审判法》的通过,上议院审判贵族犯罪的初审管辖权已被废除。任何民事案件要在上议院提起上诉,必须首先获得上诉法院或上议院的许可,其具体的程序现在 审程序,审理时不仅承续第一审程序的全部诉讼资料,当事人还可提出新的证据支持其主张。英国民事上诉的传统模式,根据成文法的规定,似乎可以认为采用的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475.html -
了解详情
缺陷 我国1991年《民事诉讼法》并没有直接规定证据交换制度。最高人民法院1993年11月16日的《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审经济纠纷案件适用普通程序开庭审理的若干规定 禁止出示未经发现的证据;二是科以逾期罚款和不提交证据罚款;三是撤销案件。我国在有关证据交换的制裁处罚措施的规定中,应当充分借鉴和引进美国联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5109.html -
了解详情
》又进一步将审理本案的审判人员、书记员应当回避未回避的;未经开庭审理而作出判决的;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当事人未经传票传唤而缺席判决的;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 条明确规定:第二审人民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将案件发回重审的,对同一案件只能发回重审一次。第一审人民法院重审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8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