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果是公司和股东混同,论据是所有权概念及理论的扭曲。详细论述参见尹田:《物权法理论评析与思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7-106页。 [ 拟定的物权法草案建议稿中,参酌了多数大陆法系国家的立法传统,以所有权的标的不同为标准将所有权分为不动产所有权和动产所有权两类,然后在此基础上再做细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7668.html -
了解详情
现象。在中国也是一样,在计划经济体制时代,我们常常听到让民众无条件地服从公共权力的各种教导,这些教导对于民众权利是非常忽视的,但是以前,我们的立法、 义务的建立和变更,都应该从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角度来理解,而意思自治的具体制度就是刚才提及的法律行为,不动产登记的本质不是行政管理或者行政授权,而是不动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72.html -
了解详情
担保物权人,这也是有些学者反对将优先权在物权法中规定的原因。 这里有必要对物权公示原则本身进行思考。物权之所以需要公示,是因为物权具有绝对性效力,其得 页。 [12]参见孙宪忠:《论不动产物权登记》,《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 [13]参见申卫星:《我国优先权制度立法研究》,《法学评论》199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354.html -
了解详情
担保物权人,这也是有些学者反对将优先权在物权法中规定的原因。 这里有必要对物权公示原则本身进行思考。物权之所以需要公示,是因为物权具有绝对性效力,其得 页。 [12]参见孙宪忠:《论不动产物权登记》,《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 [13]参见申卫星:《我国优先权制度立法研究》,《法学评论》1997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607.html -
了解详情
法律行为发生变动必须进行公示及物权变动的有效取决于公示的立法体例,在法学上称为公示的要件主义,它包括不动产物权变动的登记要件主义和动产物权 1] 梁慧星 陈华彬 编著 《物权法》法律出版社 1页 [2] 孙宪忠 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 《中国法学》1999年第5期 [3] 王利明 物权法草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1424.html -
了解详情
多倾向于承认侵害了他项权利而不承认侵害了姓名权,正是因此登记错误(甲的不动产错误地登记为乙所有)被认定为侵害所有权而非侵害姓名权。其二,依据 体系的良机。时至今日,以所有权为模型构造人格权应成为必要的立法技术,人格权不必继续游离于法律之外。[26]在当代中国,人格权适度具体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宪法基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60724.html -
了解详情
君:《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现实考察与研究中国十省调研报告书》,北京:北京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第247页。 [7]农村土地问题立法研究课题组:《农村土地 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31]陈小君:《农村土地制度的物权法规范解析学习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后的思考》,载《法商研究》2009年第1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90036.html -
了解详情
1.历史与现状 《控制》一文在此部分论述了中国住房租赁控制制度的历史与现状,与其在住房租赁制度的比较部分一样,并未涉及特定时期施行住房租赁控制的 上。实践中,对于治安和税收登记,无论出租人还是承租人都没有充分的动力,因此两项制度都很难执行。{58}而且解放后房租管制的立法效果也是事与愿违,到1956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600.html -
了解详情
按照不动产法的规则实行转移,也就是必须通过合意和在不动产登记簿上进行登记实行转移;动产必须按照动产的规则实行转移,也就是必须通过合意和交付实行转移;债权和其他的权利, 的性质,故射程较远。其缺点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缔约过失要求具备过错的要件;二是在适用缔约过失制度的条件下,买受人不享有再履行的请求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6081.html -
了解详情
所拥有早已在实践中为人们所接受,因此,在对物权性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制度设计的讨论中,真正需要思考的是物权法定原则与公示公信原则,而这方面又在 : (一) 梁慧星教授在其主编的《中国物权法草案建议稿》第233条中指出:农地使用权设立合同,应采取书面形式,当事人双方应到不动产登记机关进行设立登记。农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02.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