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经过激烈的争论并确立它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随着诉讼纠纷的日益多元化、复杂化以及诉讼观念、程序理念的变化,随着我国审判制度改革的深入,诚实信用原则 ,真实义务实际上是对当事人意思自治的限制,所以诚实信用原则首先表现为对当事人诉讼行为的制约,这是因为,诚实信用原则不但是用于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还在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53.html -
了解详情
学者提出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理论,更有甚者提出取消法院调解制度。但是,从国外的民事司法改革的情况来看,当今世界各国纷纷扩张调解机制,谋求纠纷解决的多元化,积极 程序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可以在审判程序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调解并没有独立的程序,因此,民事诉讼调解具有非程序化的倾向,这给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39.html -
了解详情
心理活动的特点及规律,对确保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以及实现诉讼构造的合理化等方面,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审判监督程序中法官心理分析 法官是案件的 满足败诉方当事人的心理需要。 再审案件的审理方式也难以满足当事人的心理需要。民事诉讼法没有明确再审案件是否必须开庭审理,司法实践中相当多的再审案件没有开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1427.html -
了解详情
的程序要素,同时也被视为司法审判民主化的一个表征。 5.制约与监督性 制约者,牵制、制衡,约束;监督者,监察、督察、督促。制约与监督表明民事诉讼中 符合科学、中立的要求,其中有一个复杂的价值合成过程。也就是说借助于中介目标进行程序设计时,首先需要对中介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保证彼此协调。 综上所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529.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是诉讼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目前在民事诉讼中实行四级两审终审制,即一个案件经过两级法院审判就宣告终结。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们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 与改革的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10月28日。 (4)李国光著:《民事诉讼程序改革报告》法律出版社2003年6月1日。 作者:马冲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9760.html -
了解详情
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属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范畴。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一般都安排在审前准备程序; 吸收学术界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37-40条对证据交换作了比较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925.html -
了解详情
直接言词规则 证人证言应该在法庭上以口头方式取得。在美国,民事诉讼是以证人证言为中心的审判程序证据几乎都是证人出庭作证的口头证言。特别情况也是在 有一系列规定来保障,以免出现伪证等不良现象。 (四)、建立完善的证人出庭作证程序1,建立证人宣誓制度 证人作证不是任意行为,证人出庭作证是法律规定证人必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7565.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事诉讼的一项重要制度,建立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特别是完善我国民事诉讼举证制度,对推进民事、经济审判方式改革,提高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均有很 制度有关问题的构思 限期举证是现代民事诉讼立法的趋势,西方国家的民诉法均规定当事人的举证期限,如美国规定了审前发现程序,即在开庭之前,双方当事人就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51.html -
了解详情
。对此,有学者提出了批评,认为英国诉讼费用制度是产生程序不经济的重要原因之一。1999年4月26日正式施行的英国《民事诉讼规则》, (以下简称《新规则》 具有了某种合理性。但自80年代未以来,以强化当事人举证为突破口的审判方式改革,使我国民事诉讼模式逐步从职权主义向混合主义模式转换。这场改革的起因源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873.html -
了解详情
《张杰庭诉日本国丰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人身损害赔偿案》,载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编著《审判案例选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98104页。) 1993年, :诉讼标的与债的标的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注:陈荣宗:《民事诉讼程序与诉讼标的理论》,第326449页。)。 形而上学是一种自我膨胀的学说。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6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