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为本体,以个体利益为本位,以促进个人独立、平等、自由为价值目标,调整市民之间(即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而这些都符合庞德所指的个人 2005年11月30日 11、孙玉芝: 《经济法讲义(2005年)》文章来源:网络收集 12、徐杰:《论经济法的立法宗旨》法制日报,2001年7月29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494.html -
了解详情
法人,它不能亲自实施土地征收行为,为了实 现公共利益,土地征收法必须授权具体的主体代表国家来实施土地征收行为。正因为如此,土地征收法除了要规定公共利益的 ,载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46 页。 ⑧ 徐杰:《论经济法的立法宗旨》,载徐杰主编《经济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9页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796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经济领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既然信息不对称所致外部性是经济主体之间信息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而信息是一种权利,公开信息实际等于是一种权利 的了解就不会发生交易关系。参见刘水林,雷兴虎.论经济法的社会经济功能[J].法学评论.2004,(2):38. 【参考文献】 [1][21][30][33]应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1839.html -
了解详情
其一定的市场规制和宏观调控职能。(2)确认和保护市场主体的结社权,授权市场主体团体(如工商业者团体、消费者团体、劳动者团体等)参与政府经济管理、管理团本 回应型法[M].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刘普生。论经济法的回应性[J].法商研究,1999(2)。易继明。知识社会中法律的回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000.html -
了解详情
调节政府的统一、授权与限权的统一以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双重失灵。 其次,经济法可以促进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利益的均衡。经济法的主体种类广泛多样,但主要包括国家经济 ,单位为中南大学。王继文,单位为湘潭大学。 【注释】 [1]王万山:《论公共品市场》,载《当代财经》2002年第3期。 [2][英]霍布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8099.html -
了解详情
经济法的核心范畴。社会公共 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权力(利)和义务, 经济法的属性等各个方面。 【关键词】经济法 实行公共产权,因此对于民法来说,在社会公共利益领域内根本上没有发挥作用的基础,遑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 第三,民法是自我救济法。民法要求人们自己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611.html -
了解详情
,它以民事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制度为核心,主要调整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财产流转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主体制度、物权和其他权利制度,另外其还调节较轻微的 [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 [6] 陈云良:《经济法应当有所作为-论经济法的任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7] 应飞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3000.html -
了解详情
反映的社会要求,使经济法应运而生。社会公共性是经济法的核心范畴。社会公共性决定并表现在经济法的产生、经济法的价值、经济法的主体、经济法的权力(利)和义务, 实行公共产权,因此对于民法来说,在社会公共利益领域内根本上没有发挥作用的基础,遑论促进社会公共利益?第三,民法是自我救济法。民法要求人们自己为自己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410.html -
了解详情
应如何追究责任等问题。在宏观调控制度建立之初,明确享有宏观调控权的主体尤为重要,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政府部门都能享有该权力。此外,要完善宏观调控权的配置 完善我国的宏观调控制度,提高宏观调控水平,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参考文献」[1]张守文。论经济法的现代性[J].中国法学,2000,(5)。[2]王绍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17.html -
了解详情
对象,它以民事法律行为和意思表示制度为核心,主要调整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财产流转关系,并建立相应的主体制度、物权和其他权利制度,另外其还调节较轻微的 》[M],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页。[6]陈云良:《经济法应当有所作为-论经济法的任务》[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7]应飞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295.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