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诉讼中和解,二是执行中和解。执行程序作为审判程序的继续,其功能是实现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对于执行中的和解,民诉法第211条已作了相当明确的 我国诉讼中和解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民事诉讼实务中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后,程序上一般是当事人申请撤诉,终结诉讼程序;在实体上,和解协议则重新确立了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453.html -
了解详情
了规定(包括英美、大陆两 大法系)如: 美国联邦民事诉讼规则经1983年修改后,加强了防止滥用发现程序的措施,强化了审前会议的职能。其第16条 应当提交证据材料及逾期提交的后果。规定的公布实施,对于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解决审判实践中的突出问题,保障人民法院的改革依法有序进行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107.html -
了解详情
,审判拖延不仅浪费了司法资源,对社会公共福利造成了损害,而且可能导致审判程序产生不公正的裁判结果。[15]而证据失权制度的建立却可以克服这些弊端,避免 了审判的最长期限,目的在于及时解决纠纷,防止审判迟延。但是在民事诉讼立法上对当事人提出证据的诉讼行为却没有任何明确的期限限制。因此,当事人完全可以采取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5084.html -
了解详情
对举证权利的永久放弃,而应将举证不能的责任限定在正在进行的特定审限的程序中;建议不宜运用自由心证的提法,并要求结合裁判文书改革,将证据评价的 诉讼活动在本质上就是证明案件事实的过程。民事证据制度作为民事诉讼制度的核心和基础,既是现代司法理念的最集中体现,又是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决定着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4201.html -
了解详情
相联系。对此,美国模范证据法典起草委员会主席摩根(Morgan)教授认为:普通民事诉讼中法官通常指示陪审团,凡主张特定事实的存在故而负有说服负担的当事人,必须 新的证据能够导致一审裁判被推翻,当事人也可放弃这种诉权;同理之下,审判监督程序的启动虽然在法律上可由法院依职权进行,但在实际上仍往往需要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848.html -
了解详情
辩论权利的规定为申请再审的第10项法定事由。该项法定事由牵涉到民事诉讼当事人的一项重要的程序基本权利,即听审请求权。辩论权保障是保障当事人听审请求权的 案件的事实、证据材料及法律问题向法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以此影响法院的审判程序及其结果的权利。听审请求权是一项宪法上的权利,属于程序性的基本权利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028.html -
了解详情
起诉后申请撤诉。当事人的处分行为直接关系到民事诉讼程序能否开始:(1)、当事人的起诉引起第一审程序。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起诉必须有合法 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发现确有错误,认为需要再审的,应当提交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最高人民法院对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上级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7599.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2001年3月10日起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通过司法解释明确了精神损害赔偿的范围 不得不再通过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如果附带民事部分待二审法院对刑事部分作出终审裁决后再继续审理,则会造成诉讼的过于延迟。可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分别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6089.html -
了解详情
上诉审的纠错作用,即使发生了错误,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也可以弥补审级相对较少的不足[2杨荣新民事诉讼法学[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7年版,第105 ,被上诉人在其上诉期间届满后,对原审裁判的不服部分,在已开始的上诉程序中提出的上诉。附带上诉是为了平等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在被上诉人提起附带上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699.html -
了解详情
完善到比较完善,其间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也探索出许多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新路子。但在目前的民事诉讼司法实践中,法院还是更多地依赖自己调查、收集的证据 法官在审前介入取证有诸多弊端,但目前各国民事诉讼发展的总体趋势又是朝着在诉讼案件决定方面的当事人主义与在诉讼程序运作方面的法院指挥和管理的职权进行主义相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5289.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