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定。刑法另有规定是指失火、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的,按失火罪、交通肇事罪的规定处罚。 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的区别 过失致人死亡与间接故意 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之所以这样规定原因大致如下:首先,无论从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客观行为,还是社会危害性上看,本罪并不是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2625.html -
了解详情
【要点提示】 二人以上共同过失行为直接结合,发生交通肇事致人损害,根据事故责任确定按份责任后,致害人及挂靠单位应对共同致害的第三人应承担连带责任,从而最大 的加害行为共同对受害人产生了损害。本案中陈敬波、张拉柱虽然没有共同的故意、过失,但因二人各自的过失导致两车相撞,造成李某受伤,二人的侵害行为的结合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05604.html -
了解详情
办理过户登记。被告田振强以自己的名义与他人订立货物运输合同并使用该车运输、营利。被告商丘中原物流有限公司对该肇事车辆的管理限于车辆年检,向买车方收取 的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对该事故的发生具有重大过失。原审法院认定不存在故意,也不存在重大过失,不应承担赔偿责任错误。王 ...
//www.110.com/panli/panli_10017656.html -
了解详情
驾驶豫N05878号客车沿S324线由东向西行驶到夏邑县南环路口处与被告彭二站驾驶的豫N42671号大货车相撞,造成大客车上包括原告在内5名乘客受伤。 法律未规定交通肇事的双方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因此法院不得自由裁量;该案的事故原因已经交管部门查实并经法院认定,肇事双方的驾驶员没有共同故意或共同过失,不 ...
//www.110.com/panli/panli_5348776.html -
了解详情
公司在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责任范围内承担无过错责任。如果肇事车辆参加了机动车第三者责任强制保险,那么,一旦发生交通事故导致他人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保险公司就应当在机动车 责任的惟一事由。该规定与《民法通则》第123条的规定是一致的。这里的故意是指引发交通事故的故意,而不是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1695.html -
了解详情
苗族,湖南省城步县人,住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儒林镇南门街51号,系湘E22453肇事车辆车主。\n\n\n被告周双凤,女,1970年12月12日出生,苗族 南的下车拾包行为与死者黄荣忠的操作避让不当行为事前没有共同的故意或过失,而是分别实施的故意或过失行为间接结合造成本次交通事故,并非直接结合构成共同 ...
//www.110.com/panli/panli_222386.html -
了解详情
运营安全事故罪的界限 本罪与重大飞行事故罪、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同属重大交通肇事的犯罪。客体均为交通运输安全,主观上也都出于过失,客观上也是都是以违反保障 遗弃,致使被害人无法得到救助而死亡或者严重残疾的,应当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以故意杀人罪或者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757.html -
了解详情
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的共犯论处。这一司法解释,似乎肯定了过失的共同犯罪。但细细研究,发现其中存在着基本的过失犯+故意的加重犯的情形,而 ,其理论依据在于是否适用部分实行全部责任原则。故意与过失都是责任的要素或形式,故意犯与过失犯都是各自的实行行为,对故意犯的实行为可适用该原则,则对过失犯也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2184.html -
了解详情
所有人或者机动车辆承包人的主观心态与驾驶员的主观心态是相同的,即他们对违反交通规则是明知的故意的,但对于交通肇事的后果却是过失的,既不希望 刑法学专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11月第一版 [6] 李希慧、廖梅《共同过失犯罪若干问题研究》,载《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5期 [7] 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497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