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应当保守国家秘密、当事人的商业秘密和委托人的隐私。 第七条 律师不得接受同一案件两名以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委托,参与刑事诉讼活动。 第八条 律师 对本案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提出回避申请; (二) 陈述案件事实; (三) 出示、宣读本方证据; (四) 申请法庭通知本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1653.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作为纠纷发生的亲历者,其陈述对于案件事实的认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完善当事人陈述制度,减少当事人虚假陈述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每个法律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刑事责任。按照罪刑法定的原则,不管是伪证罪还是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害作证罪仅仅涉及到刑事诉讼中,而对于《民事诉讼法》第102条规定的伪造、毁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962.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地位的规定导致了法条虚置的不良后果,有学者将被害人诉讼地位称之为尴尬的当事人,2成为影响刑事诉讼公正的重要因素。 (三)知情权的缺乏,保障权的 意见,通过双方当庭对质,实现阳光审判。被害人作为案件发生过程的直接经历者,陈述案件事实,让法官做到兼听则明,可以使法庭调查比较完整地恢复案件的本来面貌,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61.html -
了解详情
通过控辩双方交叉询问证人,对证言等证据进行充分质证,可以使法官亲自听取证人陈述和观察证人表现,有利于客观、全面判断并准确裁量证据证明力,查明案件事实。 时产生预断和偏见,提高审判的透明度,也可以保障诉讼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二、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的现状及其影响 刑事诉讼证人出庭作证,可以使控辩双方在法庭上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551.html -
了解详情
主休是法官;2、释明权只能在审判过程中使用;3、释明权的行使须有当事人陈述不明确、不恰当、不充分的前提存在;4、行使释明权不能背离法官中立原则, 主义;释明权范围过于狭窄,则不能弥补当事人主义的缺陷。所以关于释明权范围的界定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笔者拟从自诉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对法官释明权的具体范围加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1.html -
了解详情
有很长的历史。至今在刑事诉讼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这一规则的目的在于给证人施加某种精神上是压力,以促使证人如实陈述案情。 2.5.交叉询问规则 出庭作证,也是保障诉讼当事人行使对证人证言质证的权利的需要。 这里存在一个可以不出庭的证人范围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39.html -
了解详情
刑事诉讼相适应的证据开示制度的普遍建立和不断完善。参见孙长永:《当事人主义刑事诉讼与证据开示》,载《法律科学》2000年第4期。同时,现代 步的庭审调查如何进行,都将根据被告人怎么说来确定。由于现行法对于被告人的庭前陈述如何进入法庭调查没有设定任何条件限制,被告人在回答公诉人讯问过程中所提出的任何辩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6593.html -
了解详情
立法中到底应当采用那种形式才更为合理呢? 从存储事实信息的方式看,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包括被告人)、被害人与证人并无二致。他们全都是通过自己的视觉 该案件的有关事实信息,并将这些信息存储的除诉讼当事人以外的自然人。 由此可见,尽管都是了解案件事实并且予以陈述的人,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一般的证人在诉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0020.html -
了解详情
引诱、欺骗等非法的方法取得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被告人供述,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65条也规定:“以刑讯等非法手段 的一审判决,当庭提出上诉,要求二审法院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1998年12月18日,珠城市中级人民法院在对一审法院的判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32512.html -
了解详情
强法则的应有内容。现将该“规定”中自认内容分析如下:该“规定”第8条:“诉讼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陈述的案件事实明确表示承认的,另一方当事人无需举证 仅及于裁判之主文部分,对理由部分不应有既判力。第二,已经为法院在刑事案件中的裁判所确定的事实,能否对于民事案件的审理产生拘束力?反之,民事案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62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