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规定由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适用本法规定。行政案件法律规定由民事审判庭适用民事诉讼程序审理,人民法院开始受理行政案件。1989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适用何种方式进行审理,由于我国的法律并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审判实践中,对行政、民事诉讼交叉案件的审理,五花八门,主要有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95686.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提出书面申请的必要性还在于,法院会把申请书保存在案件的卷宗中,可以起到程序问题的证明作用,这对于可能发生的上诉或申请再审具有重要意义。[14](四) 的收集》,杨本娟译,载《审判研究》第6辑,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169页。[9]《美国地区法院民事诉讼规则》第37条对不进行披露或不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626.html -
了解详情
活动的基本法则。 从趋势上看,检察官的客观义务应当实现程序化的改造,以程序上的客观义务为主要内容来设定检察官客观义务的规范形态,乃是大势所趋。 检察官 民事审判活动实行法律监督。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其目的是为了法律监督,而法律监督自身便以客观义务的承受为逻辑前提。 (2)检察官客观义务在民事再审程序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357.html -
了解详情
。 [1]中国法律年鉴[Z].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2]迈克尔.H.格莱姆.联邦证据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3]肖建国.民事诉讼程序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284.html -
了解详情
有关部门进行鉴定,委托审计机关进行审计。 ⑵ 开庭前,合议庭可以召集双方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交换、核对证据,核算帐目。 ⑶ 合议庭在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前提下,可以 书、开庭传票、裁定书、判决书、上诉状等。其程序上的操作亦可按照民事诉讼规定进行。从我国的民事审判实践来看,被告一般均没有按期向受诉人民法院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88.html -
了解详情
的全过程。也就是说,法院调解可以在审判程序的任何一个阶段进行。但这同时也就意味着调解并没有独立的程序,因此,民事诉讼调解具有非程序化的倾向。法律 的调解协议都需要制作调解书。2004年11月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已经规定,简易案件可以经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后直接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867.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解决方案的一致性,对当事人之间的调解协议的合法性予以审查的权力名存实亡。恶意诉讼当事人正是看到法官对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审查不严,为他们达成调解协议提供了 效力上是同等的,但在审判监督程序的有关法条中,生效的民事调解书应与生效的民事判决、裁定并未并列。这样不仅使生效的民事诉讼调解的监督处于空档,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4.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公正。 3、公开审判有利于及时解决纠纷。诉讼效率是现代民事诉讼所追求的价值之一。无论作出什么裁判,总会有一方当事人不满,而程序的正义就在于吸收 提前接触案件材料,单方会见当事人,主动调查收集证据以及庭长、院长审批案件、审判委员会讨论决定案件以及地方保护主义干预等影响的普遍存在,使许多具体案件的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601.html -
了解详情
准备程序有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仅仅从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的角度出发,忽视了诉讼当事人在准备阶段的主体地位。审前活动的主体是法官, 随时提出主义,确立适时提出主义,建立举证时限制度或证据失效制度;增设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自主提出和交换证据的义务,以及违背此义务的制裁措施等等。 (三)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27.html -
了解详情
认效力的情形,对在庭审中正 确运用自认规则裁判案件,公正、高效推进民事诉讼程序提出了明确的意见。 【关键词】自认 效力根据 效力内容 限制 自认,作为民事诉讼 大陆法系都有比较成熟的规定和 学说。但在我国,该制度却是随着审判方式的改革,在民事诉讼模式从强职权主义向当 事人主义转换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由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010.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