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于充分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实现,并坚持在效率、公平、公正的前提下进行,这一点目前经济分析法学研究得较多,可以参考之。 知识产权 我们认为在民法学研究 总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0年3月版 [10]杨春福 著《权利法哲学研究导论》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版 第53页 [11]美]宠德著、沈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40166.html -
了解详情
独特功能以及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的发展都要求对价值分析方法进行角色定位,将其作为法学视野中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研究方法。所持理由如下: (一)即使是历史 编纂的意义重大,在此限于文章篇幅,不予赘述,仅说明作为法学方法之一的价值分析方法对于中国民法典编纂之独特功效以及民法典编纂应如何对此作出回应: (一)价值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695.html -
了解详情
于是采相对辅助说还是绝对辅助说,则要视具体情况需我们进一步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由于篇幅有限,本文暂不做具体讨论。 注释: (1) 中华人民共和国 草案》,中国民商法律网民事法学2004522. (39) 参见洪学军:《不当得利制度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版,第342页。 (40) 崔建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8306.html -
了解详情
司法论证既是法官的权力,也是法官的职责。对司法论证的模式进行类型化分析,研究各种司法论证模式所涉及的论证策略与方法,不仅有助于澄清我们对于司法论证 。 [48] 同上,第241页。 [49] 参见:李晓峰著《德沃金法律思想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8-19页。 [50] 参见厉尽国:疑难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6722.html -
了解详情
因为它涉及到我们对于中国民法学的知识类型的理解,也涉及到我们对于现今中国民法学研究状况的评估和反思,更涉及到未来中国民法学知识体系的建构。 二、知识的 则主要是理性建构的知识。前者可以称为民俗民法学,而后者应用于民法学研究中时,则可以称为分析民法学,未来民法学的发展必将在这两种知识之间的张力之中展开。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3741.html -
了解详情
就一般法理学而言,美国流行的法律实用主义、法律经济分析方法以及法律社会学的实证研究方法,都对欧洲国家的法学理论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其二,就法理的前沿 已经出现了上述调整和变化趋势。[181] (二)美国法全球化与法律现代化 韦伯系统研究了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中权威类型的变化。他认为,随着社会生活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31647.html -
了解详情
页。 (22)前引⑿,第529533页。 (23)参见赵秉志主编:《刑法学总论研究述评》,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4372页。 (24)参见储槐植:《 法学》2007年第2期。 (39)参见劳东燕:《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 (40)参见张明楷:《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9197.html -
了解详情
不属于法学家探讨的事情。[15]由此可见,李斯特并非是造成刑事政策与刑法教义学研究相分离的始作俑者,他只是遵奉当时主流的实证主义信条而已,真正的罪魁祸首是实证主义。 》2007年第2期。 [39]参见劳东燕:《犯罪故意的要素分析模式》,载《比较法研究》2009年第1期。 [40]参见张明楷:《刑法学》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11.html -
了解详情
: (1)反映模式。美国学者Brian Tamanaha在分析有关法律与社会之关系的理论时曾指出,反映模式在法社会学研究中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理论模式,这种模式 种构想,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社会理论作为支撑,以及缺乏对法律运作的具体分析,他们对于法律究竟如何在保持自身完整性的同时回应于社会仍然缺乏明确的论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232.html -
了解详情
自发性研究,尚待理论上的深入。当然,对刑罚消灭制度的比较研究之所以停留在比较浅显的层次,缺乏深入的理论分析和阐述,这也与国外对该制度理论研究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1-136页;陈东升著:《赦免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8-141页。 (50)阴建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6494.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