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的限制、法院通知无独立请求权第三人参加诉讼、法院启动再审程序等。这种限制的合理性受到理想化的学者的质疑,认为是“处分原则并没有充分或真正发挥其作为原则 进一步把法官作为仲裁程序中的友好调停人使用。上述条文甚至允许当事人在诉讼开始后放弃上诉权。 《法国新民事诉讼法典》第12条(4)又规定:当事人得就其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5507.html -
了解详情
当事人申请撤诉时有权决定是否批准,检察院和法院对某些再审程序的提起也起决定作用,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民事诉讼程序的启动、运行、终结都是以当事人的 对视听资料,应当辨别真伪,并结合本案的其他证据,审查确定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法释[2001]33号)也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1388.html -
了解详情
文化大革命”后被取消了,后来的法律只原则规定了检察机关对民事诉讼活动实行监督,而且主要是通过对错误的判决、裁定进行抗诉,由法院通过再审纠正错误裁判来进行的 的单位或者个人向人民法院起诉”及第一百零八条有关起诉的条件的规定;《环境保护法》第六条“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471.html -
了解详情
和司法界的共识。最高人民法院在总结司法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司法解释的形式确立了证据规则,为解决当前审判实务中对民事 ,更应反映法官在审判过程中运用审判权的公正性。审判权的公正运用既表现在实体裁判的公正,又表现在适用程序的公正,民事判决书应是法官向社会公众表明其做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8356.html -
了解详情
而不适用于集权制或人治型国家。法制型监督模式的最高目标也是唯一目标就是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法律意义上的监督,依法治国是其理想目标。但法制型监督模式 参与者任何一方也没有任何利益关涉,因而相对超脱。检察机关参与民事诉讼的目的在于程序正义的实现,同时为构建更为理想的法治秩序贡献力量,可以说,检察机关参与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934.html -
了解详情
第三,地方法规另有规定。综上来看,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的证据交换制度体现了如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属于审前准备程序的范畴。西方国家民事诉讼中 制度,在司法实践中造成了很大的不便。随着我国审判方式改革的深入,司法实践的迫切需要使得有关证据交换的规定逐渐见诸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及各高级人民法院颁布的证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151.html -
了解详情
民事诉讼,应当交纳诉讼费。该费用由原告预交,由败诉方承担。德国早期的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1943年和1950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时增加了这一程序, 审理活动上,必须对刑事部分进行审理或再审,以确定民事部分裁决的正确性,故具有从属性。我们认为,附带民事诉讼既有独立性,又有从属性。附带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98.html -
了解详情
看,我国审前程序的内容相当广泛,审判人员既要全面调查收集证据,又要审查核实双方当事人提供的诉讼材料,直至案件事实得以全面查清。但揭开有关审前程序规定 。而我国民事诉讼法对此却无相关的规定。我国诉讼系自由顺序主义,当事人可以在一审言词辩论终结前的任何阶段提出新的主张和证据,甚至可以在二审、再审程序中提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4088.html -
了解详情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26条规定,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被告提出反诉,第三人提出与本案有关的诉讼请求,可以合并审理。据此,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几个诉讼 审理。这里也有一个问题值得研究,如果原告针对被告提出的多个诉,其中有的应当适用行政诉讼程序或者刑事诉讼程序的,法院可否合并审理?比如,原告某建筑公司对某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9.html -
了解详情
裁判、上诉、再审、执行等。这些内容,都是民事诉讼中最主要的制度,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总结》还为最高法院1957年制定的《民事案件审判程序(草案) 诉讼法典规定存在条文数较少(仅270条)、规定内容过于原则、实践操作性不强问题,因此,最人民法院不断作出有关民事诉讼的司法解释,司法解释虽然弥补了法典的不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973.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