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纯目的。 为何法律贪官喜爱出没在民事审判领域?这个问题就和研究耗子喜爱到什么地方去一样,是一个技术性的研究话题。实际上,法律贪官就是我们法律 对财产权平等保护并未确立为真正不可动摇的司法理念这或许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内在构成的先天缺失。法律贪官漠视民事诉讼中当事人的财产权利,他们认为侵犯私人物权比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3853.html -
了解详情
[14]主张证明责任可以转移的学者实际上是在行为意义上使用证明责任概念的,如有学者指出:在民事诉讼程序进行中,举证责任并非自始至终地由一方当事人来承担。相反, 只要它使人们充分认识到这一区分,它的任务就已经胜利完成了,不应该再有什么奢求。具体到立法中的概念术语使用,应当分别使用证明责任和提供证据责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38127.html -
了解详情
没有认可间接利害关系人这一概念。因此,间接利害关系人在民事诉讼中的地位如何,同样令人费解。由于《民事诉讼法》意旨不明,利害关系人与当事人之间存在何种关系不得而知。学理 及相关司法解释对案外人和利害关系人之概念又缺乏明晰的界定,让人弄不清楚二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民事诉讼法》修改后,有学者对执行异议中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82845.html -
了解详情
、处分原则、辩论原则等,但程序选择权却是一个源自我国本土的概念,它是由我国台湾学者邱联恭先生首先提出的。1992年12月13日,丘联恭先生 使当事人选择不同程序成为可能,从而满足了具体诉讼中当事人的个性化需要。 从法理角度分析,程序选择权在民事诉讼中重要意义至少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第一,凸显了当事人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58.html -
了解详情
和实际需要,在理论上可以使用恶意诉讼的概念对诉讼诈骗或诉讼欺诈指向的相关法律现象或问题进行全面概括。恶意诉讼是指当事人滥用民事起诉权,为追求不法、不当利益 方面考量,在立法司法上无论如何也不能和不应将诉讼诈骗视为诈骗犯罪。 将诉讼诈骗以诈骗罪论处并不是什么法学新主张,早在十年前我国法学界便有人研究这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331.html -
了解详情
所认识者的明白了解。奥地利学者威廉耶路撒冷曾指出:认识二字在通俗语言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兹取譬喻以明之。例如我论道某人,说:我认识他,他 诉讼实行实质真实发现原则,对于民事诉讼实行形式真实发现原则。 实质真实与形式真实的一个重大区别,是法院对于事实的认定是否受当事人的意思表示拘束的问题。法院对于事实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70500.html -
了解详情
处理诉讼。可见,发现真相也是其证据立法的宗旨之一。但是,无论是民事诉讼中使用的盖然性标准还是刑事诉讼中使用的排除合理怀疑标准都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诉讼 。因此,证据不同于事实,它只是当事人用以证明其主张的依据或方法。 最后,民事诉讼的证据概念应体现出鼓励当事人积极举证的一般原则,因而不宜对方法、依据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8491.html -
了解详情
[19]由此可见,根据通说和《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主体应该包括: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当事人、共同诉讼人、诉讼代表人、诉讼第三人;我国民事诉讼 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切不可将二者混为一谈。但这并不是说二者是毫无关联的,谈到了价值,就必然要涉及价值评价问题,也就是说什么时候、怎样才能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2505.html -
了解详情
还是作用积极的法官,也无论他追求的是实质真实(如在刑事诉讼中那样)还是形式真实(如在民事诉讼中那样),都有责任尊重事实,在证据裁判主义和诉讼系属 中许多国家的刑事诉讼法赋予律师拒绝披露他从履行辩护职责中获知的其当事人的情况,除非其当事人同意他这样做(但该当事人不能被强迫作出这种同意)。1901年豪斯伯 ...
//www.110.com/ziliao/article-7481.html -
了解详情
从字面上即可准确看出其涵义的概念,但是比起证据评价的概念,似乎要少一些模糊。我们在这里使用这一概念,是指法官就当事人提供的所有证据资料进行评价,以 会受到影响。 例如,学理和实践一般认为,过去我国民事诉讼中适用的证明标准和刑事诉讼证明标准一样,都是客观真实的证明标准,除此以外,并没有同时设置其他的证明 ...
//www.110.com/ziliao/article-227946.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