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在一审得到圆满解决,全案的审判程序、手续得到简便;也可以避免进入强制执行程序,节约诉讼成本。在附带民事诉讼过程中注重调解工作,通过对被告人及其 人的谅解,双方达成和解协议。 其次,确定赔偿数额。虽说遵循调解自愿原则,但审判人员居中调和时必须做到心中有数,首先审查清楚被害方要求赔偿的相应证据是否达到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351.html -
了解详情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百条:人民法院审判附带民事诉讼案件,除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外,还应当适用民法通则、 的长处,由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对起诉到法院的案件决定是进入民事诉讼还是进入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进行审理,这样会避免基本相同的案件事实出现不同的判决结果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99.html -
了解详情
程序有以下问题: 第一,我国的民事诉讼审前准备程序仅仅从法院从事审判工作的角度出发,忽视了诉讼当事人在准备阶段的主体地位。审前活动的主体是法官 邵眀著 曾宪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4月第一版。 [2]《民事诉讼法比较》常怡主编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第一版。 [3]《民事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3553.html -
了解详情
或主张的事实。 针对我国现行当事人陈述制度所有之乱,本文从民事诉讼证明的角度,试图准确阐释民事争讼程序中当事人陈述的法理内涵,并为矫正我国现行当事人陈述制度之 ,当事人(自认人)对不利己事实向本案审判法官所作出的承认。对于诉讼上自认,我国《民事诉讼法》没有规定,《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在第8条、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05.html -
了解详情
的广泛权利,但涉及属于当事人自主处分的实体民事权利的内容除外。凡是有检察员参与的民事案件,法院的裁判文书中应当有所体现,例如在裁判文书的正文中列入检察员的 文书存在错误,但当事人却没有提起上诉,则检察机关可以循审判监督程序提出抗诉。 检察机关在民事诉讼中的职能与其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根本职责是一致的,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768.html -
了解详情
对诉讼的迟延、复杂、昂贵怨声载道;三是实践中有许多法官和执业律师为改善民事诉讼程序作了积极的探索。 三、改革成果分析 通过法官积极行使阐明权使当事人不明确的 对当事人作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为此,调解或者调和在民事诉讼中占了相当的比重,审判也被学者称为调解式审判方式。在具体的审理过程中,裁判者不应当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3139.html -
了解详情
向法院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主张并以此影响法院的审判程序及其结果的权利。听审请求权是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实体权利义务受到判决影响的人的一项重要 亚新,刘荣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10 [10] 〔日〕高桥宏志.民事诉讼法制度与理论的深层分析〔M〕.林剑锋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480-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2884.html -
了解详情
诉讼权利的缺陷这个角度出发,仅就公诉案件中自然人形态的刑事被害人在审判程序中的权利缺失及完善,谈一点自己的拙见。 [关键词] 刑事被害人 求刑权 上诉权 刑事诉讼法立法上应赋予被害人以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在刑事诉讼中允许被害人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种程序制度设计的价值就是希望在一次审理中既解决被告人的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845.html -
了解详情
工作,这种与民方便的工作方式,往往会拉近其与双方当事人的距离。 三、审判机关调解的劣势及现状 2004年11月1日开始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 室)对案件进行调解,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诉讼阶段。这样一方面可以及时解决部分民事纠纷,减少进入审判程序案件的数量,化解目前法官繁重的工作压力;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0554.html -
了解详情
法条实际上就并案审理已经提供了法律依据,只是仅限于被告对平等主体之间的民事争议所作的裁决违法,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过程中,应当事人的要求,人民法院才能开展 行政、民事诉讼并案审理诉讼方法和裁决方式的思考 并案审理制度要求同一审判组织审理行政、民事不同类型的案件,但审理不同的案件必须按照不同的诉讼程序审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58398.html -
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