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向当事人开示法律观点,这种开示,不仅仅体现在裁判书中,更应该体现在诉讼过程中以释明的方式向当事人开示,这正印证了一句话法律的生命力蕴于 的判断来依据职权调查证据并以此证据作为认定事实的基础。 [8] 张卫平著:《诉讼架构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74页。 [9] [美]博登海默著: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8031.html -
了解详情
的是解决方案的一致性,对当事人之间的调解协议的合法性予以审查的权力名存实亡。恶意诉讼当事人正是看到法官对调解协议内容的合法性审查不严,为他们达成调解协议提供了 少数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为了避免承担责任,特别是国有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在案件的诉讼过程中不同意调解。他们不是从企业的利益出发,而是从自身的利害关系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604.html -
了解详情
是在法官主持下进行,且一般是主审法官或同一合议庭。这就使法官在诉讼过程中扮演着双重角色---调解者和判决者。法官在调解中虽是中立的第三者, 分别找当事人谈话,通过沟通,最后达成共识。这种方式虽然容易调解成功,但由于调解过程缺乏透明和监督,使得当事人对法官的中立性产生怀疑。 尽管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7193.html -
了解详情
,谁举证是对行为意义上举证责任最典型的概括。它是诉讼过程中无条件出现的一种举证责任。凡有诉讼即有请求,而任何请求又必须以一定的主张为依托; 时限、证据交换和新的证据。 我国民事诉讼法虽然未明确规定举证期限,但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并不排斥限时举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76条规定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6746.html -
了解详情
并没有关于死亡补偿金、精神损失等问题作出规定。所以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范围问题的规定》第一条第二款:对于被害人因犯罪行为遭受精神损失而提起附带 七条规定:被害人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同一层面的两部法律,分别规定了经济损失和物质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99.html -
了解详情
的缺失。因此,现在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 【关键词】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价值 精神损害系指自然人的一种意识机能对外界刺激的反应 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 在刑事诉讼过程中,有权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这一规定明确将附带民事诉讼的范围仅仅限于物质损失, 并未明确将精神损害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5194.html -
了解详情
制度,而应在以下几方面逐步加以完善:赋予当事人程序选择权、适当限制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范围;建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增设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全文共8462字。 ,合并在一起进行法庭调查和法庭辩论,且同时作出裁判的诉讼活动。其目的是简化诉讼过程,减少资源耗费,提高办案效益,防止作出自相矛盾的判决。但将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74963.html -
了解详情
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机关在诉讼过程中不得自行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在诉讼 为了查明和证明案件事实。无论是刑事案件,还是民事案件、行政诉讼案件,调查人员在诉讼中,都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客观、全面地收集证据,这样才能正确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7774.html -
了解详情
证明责任,这种效果自然是对自认人不利。[7] 3.须在本案诉讼过程中,向本案审判法官作出 诉讼上自认须在本案的审前准备程序或法庭审理过程 只是程度上有所区别,事实上辩论主义也不放弃真相追求。 [6] 参见张卫平:《诉讼构架与程式》,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页435-438。 [7] 有人认为,所谓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6605.html -
了解详情
真实之争,最终沦为了一场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概念的争论。 关键词:刑事诉讼证明标准 客观真实 法律真实 相对真实 前 言 在刑事证明的研究中,证明标准是一个 诉讼制度应以发现案件事实为基本目标;最后,在具体诉讼过程中,遵循法定诉讼程序得出的符合法定证据标准的事实,应当作为法官裁判的基础事实。最后一方 ...
//www.110.com/ziliao/article-165830.html -
了解详情